1月10日,2019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强调,要把握新时代需求,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

会议分析了当前医疗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了2019年医疗管理工作,全面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其中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改革被提上了最新日程,148家实行合同聘用制的公立医院已经开始全面探索。

3种薪酬制度对应三类医务人才

2019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对于薪酬改革,提出:

科学制定医院内部绩效分配办法,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

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推行这三种事业单位改革常用的分配方式也在情理之中。

年薪制:适合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比如院长。

2018年1月《关于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指出,公立医院主管部门根据公立医院考核评价结果、个人履职情况、职工满意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水平应高于本院平均薪酬水平,并与本院职工薪酬水平保持合理关系。

协议工资制:部分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在职人员在一定期限内实施协议工资制,比如科主任。

《关于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也同样指出:医院制定绩效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充分体现医护、技、药、管等不同岗位差异,兼顾不同学科之间的平衡,向以下3个方面的医务人员和学科倾斜:

①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

②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

③人民群众急需且专业人才短缺的专业。

这些岗位高薪能充分体现知识、技术、劳务、管理等要素的价值,避免大锅饭,也能避免按资排辈,湮没能者。

项目工资制:是以工作项目为计薪对象。在医疗行业则体现在手术、医疗服务次数等方面,多劳多得。

对大部分医务工作者而言,这一条规定与自身关系更为密切,毕竟院长、科主任都是少数。医院中更多的是主治医生、护士等普通医务工作者,也正是他们承担起了医院运营日常的大部分工作。

“医药、医械”降价后,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得以有空间提升至合理水平,比如诊疗、手术、护理、康复、中医等,通过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指出:

①降低医药、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

②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据统计,各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数量在500-5000项不等。

③允许地方采取适当方式有效体现药事服务价值。

公立医院“去编”或将全国推行

12月20日,国家卫健委等6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的通知》,点名148家医院全面推行聘用制,实行合同管理!其中,既有协和、阜外、中山、仁济等响当当的大三甲,也有县市级综合、专科医院,覆盖面相当广泛。

对于编制,医务人员是既爱又恨。而取消编制,出人意料的是有很多医务人员表示支持,且能以客观理性地态度看待:能者上,庸者下。少了“白衣天使”的“道德绑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薪酬的敞亮态度,显然更能赢得医务人员的认同

在一篇《没有编制,医院靠什么吸引和留住人才?》文章后面,有很多医护人员留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综合看来,取消编制,实行合同聘用制意味着:

1、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干同样的活,拿同样的薪酬;

2、能者上,庸者下。任何岗位,任何行业,实力永远是硬道理且最能服众;

3、礼贤下士,唯有留住核心人才的医院,才能强大起来活地更好。

一项政策得民心意味着师出有名,推行起来一呼百应。而具体措施如何落地则直接决定结果是否忠实于初心,是否符合改革对象的根本利益。

医保局或将成为医疗服务定价方

那么,钱从哪儿来呢?

9月20日,在中国医院大会的主论坛上,一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司局级领导表示:医疗机构的收入分为两方面,政府补助和医疗服务收入。对地方来说,政府投入可以忽略不计,公立医院院长面临补偿机制不健全的困境,“取消药品加成,医院限时限点、齐刷刷地执行了。但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却是蜗牛式调整”。

当初国家提出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落实财政补偿和医院降低运行成本等三种途径,按8:1:1比例,补偿各公立医院因实行药品价格“零加成”而减少的合理收入。显然,后面2项情况并不容乐观。唯有寄希望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回归应有价值,才能将医务工作者转化为医改同盟军。

而这部分价格的调整则有依赖于中国医疗服务最大的支付方——医保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在中国医院大会上透露:国家医保局正在部署全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情况调查,在评估成效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国家医保局从国家发改委手中,接过了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的制定权。

医保局、卫健委、药监局三方联手通过推行DRGs、4+7集采,基药目录制定,辅助用药严格限制等“以药、械养医”的灰色利益链正在逐一被斩断,挤出的虚高水分中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医务工作者的合理薪酬。

唯有将医务人员转化为医改的坚定同盟军,这场旨在造福中国的医改才能继续深入下去,走向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