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康复机器人迅速发展为新兴的康复治疗技术,成为机器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新应用。

 

康复机器人通过带动肢体做重复性的动作,对控制肢体运动的神经系统刺激并重建,对形成正确感觉和运动回路有很大帮助。作为机器人与医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康复机器人的目标是实现替代或者辅助治疗师,简化传统“一对一”的繁重治疗过程,同时帮助病患康复损伤引起的行动障碍,重塑中枢神经系统作为社会与行动障碍的干预与治疗,未来还将朝着促进原居安老以及延缓老年痴呆等方向发展。

康复机器人的历史

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开发出第一款Manus机器人,仅用于学术研究。之后二十年,上肢康复机器人在国外蓬勃发展,逐渐商业化。近几年,国产上肢康复机器人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康复机器人应用领域

康复训练:面向医院,以神经可塑性原理为基础进行重复步行训练,是一种治疗设备。

辅助行走:穿戴式外骨骼面向个人,能够帮助行走不便的人站起来行走,提高患者生活品质。

康复机器人核心理念

机器人与病人、治疗师之间全新的协作关系,形成更有效且个性化的康复效果。 

这种新的协作关系,将提高整体康复疗效,为真正解决人口老龄化社区趋势所涌现出的一系列挑战提供一条思路。

康复机器人分类

按照功能划分:康复治疗/训练机器人、辅助类终端机器人、康养结合智能机器人……

按照针对躯体的部位:上肢机器人、下肢机器人……

按照人机结合的方式:外骨骼式,嵌合式……

康复机器人的临床应用

应用领域:

1、 物理运动

2、 日常生活能力

3、 社交活动

4、 环境控制

5、 听觉/视觉/口头表达

功能训练要求:

1、高强度训练(大量重复)

2、尽早开始

3、提供生理输入反馈

4、挑战性训练

5、主动积极参与

由于传统跑台存在对训练治疗师体力要求高、需要不止一名治疗师、有限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有限的反馈、步态不可重复、非生理性步态等局限,加之随着康复需求的不断扩大,专业康复人员非常匮乏。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内外对神经康复研究的不断深入,机器人辅助康复技术在神经康复中愈加发挥重要的作用。多数临床数据证明,在相同训练强度的条件下,机器人辅助疗法至少具有和常规疗法同样的康复效果。

康复需求缺口巨大

说到康复机器人,可能很多人还感到陌生,毕竟其作为医疗机器人的一个分支,现在还属于一个新兴领域,但对于众多行业企业来说,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商机却是巨大的,因为眼下康复市场对于机器人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

这个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康复设备和临床需求。目前,我国残障病患人数逐年攀升,对于临床康复治疗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而受高端康复设备匮乏影响,国内只有三分之一的医疗机构能提供康复训练,因为康复设备导致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正呼唤着康复机器人给予解决。

其二是老龄化社会需求。据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国内老年人口比重已经达到国际老龄化社会要求,截至2016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千万人,占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在这样的趋势下,未来我国有康复治疗需求的人数将急剧上升,对康复机器人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

其三是人们新观念下的保健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今我国居民的保健意识和观念有了显著的提升与转变,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的保健和医疗,因此对于高端康复医疗设备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这便推动了康复机器人的出现和发展

未来市场潜力无限

三大市场需求对康复机器人的带动作用可谓不言而喻,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家的带领下,康复机器人已经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康复机器人销售额为5.77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4.51%。

而我国相对来起步较晚,市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不管在技术还是在市场规模上都无法与先进国家相比较,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市场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政策推动,医疗机器人应用被广泛关注

自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以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医疗领域作为重要的民生领域,对医疗机器人研发生产的支持也一直是各大政策文件关注的重点。

2015年5月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积极鼓励国内医疗器械创新。

2015年12月

201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开展生物医学工程、新型医用材料、高性能医疗仪器设备、医用机器人、家用健康监护诊疗器械等诊疗设备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2016年4月

2016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4部委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现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提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总体发展目标,其中,要求在2020年,在产业规模上,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在技术水平上,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接近国际水平。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布,预计未来各地方政府将会陆续推出更多的扶持政策,利好频出可期待。

早在2011年,卫生部也下发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所有二三级医院建设康复医疗学科,配备康复训练设备。可以预见,一波升级、兴建综合医院康复科室的浪潮即将来临,在医疗设备智能化的大趋势下,医院大量采购康复机器人可预期。

此外,2014年的数据显示,康复医院中民营占比已经接近60%,民营占主导势必会加剧行业市场竞争,致使众多新创民营康复机构为抢占市场份额,而更有可能采购康复机器人之类的先进设备。因此,未来民营康复医院成为采购康复机器人的主力军可憧憬。

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综上来看,康复机器人如今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利好因素正在不断累加,发展潜力正在不断凸显,未来势必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但回归现实,眼下其也面临着众多行业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技术问题、安全隐私问题、资本问题是当前制约发展的主要三大问题。技术上要做到机器人、医疗器械、医学等各方面的技术融合,门槛较高突破困难;安全隐私上由于机器人需要接入网络获取数据资源,就不可避免的涉及病人资料和记录数据等隐私泄露的风险;资本上因为从研发到落地耗费巨大,回报周期较长,高投资、高风险、低回报属性让其发展较为艰难。

未来,只有上述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医疗康复机器人产业才能将发展潜力转化为实际成果,届时不仅企业将获得巨大市场利润收益,整个行业也将成为新世纪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