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不再是一个治病机器,它需要有良好交通空间和环境体验,需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营造良好的医院环境。

根据医院规模、场地布局、功能空间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产生了多种类型医院街,这也使得医院设计变得更加灵活多变,医院街承载了越来越多的人流,同时人们受医院街内部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良好的医院街疗愈环境设计刻不容缓,了解不同类型医院街形式,才能更全面地为创造医院街疗愈环境提供研究基础。医院街有如下主要类型:

01、内嵌型医院街

在最初分散式建筑中,建筑单体中的建筑功能相对独立单一。当医院功能需要丰富时,只能生硬地改造出新功能的空间。

内嵌型医院街

▲内嵌式医院街

内嵌式医院街最初成因是为了在医院中加入商业功能而进行空间改造,为了满足商业及辅助功能,内嵌一系列商铺或者服务空间,连接着门诊大厅并沿着宽敞走廊直线排列,处于医院内街两侧,可以理解为扩大化的走廊,不构成交通主轴,主要营造出辅助休闲氛围,改善紧张的疗愈环境。

内嵌式医院街适用于住院量较大的小规模医院,在国外应用较多,在大型综合医院中依附宽敞走廊的内嵌式医院街很容易人满为患,阻碍病人就医流程,所以应用较少。

02、外街型医院街

这是一种模仿沿街商铺的做法,外街型医院街依靠建筑外部空间街道或者广场,让商业功能朝外打开,这样做商业功能更加独立自由,同时与内部医疗功能明确区分,可以创造更多经济利益;从医院外街延续至内部大厅,再辅以医院接待、宣传等辅助功能,这使得不同人流得到有效分离,不至于门诊大厅和院内走道人数过多,人流混杂,也便于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减少一定干扰,有利于创造医院街的疗愈环境。

广东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安医附二院中的医院街就应用此类型。

外街型医院街

▲广东人民医院综合大楼

广东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是骑楼式建筑,沿街首层全部架空,形成开敞空间设置基本的咨询等候区、宣传展示区,商业功能丰富,包括小卖部、鲜花店、医药保健品店、咖啡、银行等,丰富了医院街的服务功能,强化了“街”的公共属性。

医院临街面长度约300米,用户可以沿街往返于骑楼中,在商店和医院门厅来回穿行,激活交通功能,有效组织人流,打破沉闷医院氛围,创造了比较好的疗愈环境。

外街型医院街使商业功能与医疗空间得以相互独立,有着自身的建筑体系和自然通风采光,避免了对医疗区的干扰,同时便于管理。

03、主轴式医院街

主轴式医院街一般适用于集中式布局的大型新建的综合医院,从规划布局出发就已经明确了主轴的存在,综合各个功能分区,营造一条尺度相对较大的医院主街辅以各科室分支,共同形成以交通主轴为主、门诊支路为辅的医院街体系。

主轴式医院街

主轴式医院街

▲主轴式医院

主轴医院街将门急诊、医技、住院等功能单体联系起来,主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根据空间需要和场地布局进行转折或者变形,这样也就使医院产生更加灵活的功能布局,有效地改善单体的空间体验和采光通风环境,医院街也成为了各建筑单体功能组织的核心和主要公共空间,如深圳滨海医院、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是典型代表。

主轴式医院街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主轴街的开放性

基于核心化及模块化设计,主街联系医院各功能单体,空间互通,相互开放,可以方便地在主街空间进行功能植入,比如在不同空间节点加入室外绿化、公共空间、开敞空间等等,这样有利于改善医院的舒适环境、减弱内部功能的间距感。

2.主轴街的叠层化

一般来说,主轴医院街在首层与门诊大厅结合,在二层及以上层数将以标准层形式叠加往上。这样使得医院街空间更加整齐简洁,功能明确,符合使用者的身心需求。

3.主轴街的交通性

在叠层化的基础上,医院街起到交通主轴之外,联系水平面交通之外,还和各层垂直交通枢纽串连起来,如自动扶梯、电梯、风雨连廊等等,提高医疗效率。

4.主轴街的独立性

主轴街有着自身独立的交通功能、辅助功能,与门诊医技联系着却相对独立开来,做到私密有度,同时具有独立的物理环境和建筑设备体系,可以减少能耗、节省管线等等。

不过大多应用于大型综合医院中,占地较大,不适用于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区。比如在张家港医院的医院街设计中,结合了室外的自然景观,连廊等元素,使室内外有机地融合,医院街空间也就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改变了传统医院呆板、昏暗的形象,营造了良好的医院街疗愈环境,也是大型综合医院普遍采用的做法。

04、共享式医院街

该类医院街类似波特曼共享空间理念,以多层的通高空间为特点。

共享式医院街

▲共享式医院街

如上图,通高门诊大厅、中庭院落等等共享空间,医院街围绕和贯穿它们而存在,如此又可以分为街厅式医院街和围合式医院街;共享式医院街带给医院建筑更多的复合空间、自然光线,医院设计也更人性化、舒适化。

依据波特曼中庭空间创作手法,共享式医院街将交通线路与共享大厅结合,空间变得更加明亮、宽敞,人流疏散便利,空间序列感强。共享大厅与交通要道相结合,使得门厅较长呈现街道形式,两者结合对疏解人流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将挂号、取药功能安排于空间较大的共享大厅周边,避免交通要道的人潮拥挤。

共享式医院街在一些旧医院改、扩建项目中应用不少,比如在老建筑间加顶棚,使得建筑间距空间变成共享空间,灵活地解决了面积紧张、缺乏公共空间、自然通风不良等问题,虽然带来更复杂的消防问题和能耗问题,但是更利于形成集中式医疗建筑综合体,缩短医疗流程,改善医疗疗愈环境。比如北大国际医院,国外的拉芬斯堡伊丽莎白医院,美国多伦多儿童医院改造。

05、功能性医院街

相对于以上医院街,医院就像一座城,医院中也存在些小型功能明确的街道,他们分散在门诊、医技等功能区域,或者分散布局医院中的连接部分。廊道街明确起着交通连接作用,廊道空间加入简单的座椅、宣传栏,不承载人流聚集功能,包括室内廊道和室外廊道。门诊街就像医院城的巷道,在现代医院建设中,候诊走廊变得越来越宽敞、智能、引导标识明显,成为一种小而精的街道。

针对不同医技功能建设要求具有各异的使用效果,其中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通过脉络清晰的不同街道状空间以相互分离的渠道把医生与病人、清洁品与污物分开。

小结

这些医院街形式也是设计师不断摸索中设计出来的,它们各具其优缺点:

整体来说医院街疗愈环境已经成为医院建筑的重要设计课题,医院街要从场地布局、空间营造、物理环境、色彩、设施等多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改良,才能提高医疗过程的流畅性,改善空间品质,体现医疗建筑的人情味,同时也削弱了医疗建筑以往的沉闷、无趣、嘈杂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