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连发两文,明确要全面推进全国范围内医联体建设,医联体内实现医保总额付费;紧密型医联体,耗材统一采购、支付、配送,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意味着全国范围内医联体将实现全面覆盖!

《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医联体方案》)

《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分级诊疗建设》)

《医联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医联体建设将全面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牵头组建医联体的三级医院要成立综合绩效考核小组,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分组长。医联体内细化完善的内部管理措施,统筹技术支持、人员调配、薪酬分配、资源共享、利益分配。

《分级诊疗建设》更是明确:网格化布局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以设区的地市和县域为单位,将服务区域按照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医疗集团或者医共体负责。

这意味着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这类紧密型医联体将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

那么,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对于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我们流通领域影响有多大呢?

何为紧密型医联体?

如果说松散型医联体是“做朋友”的话,紧密型医联体则更像“一家人”。

构建紧密型医联体,通过托管或兼并等方式实现医院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进行人、财、物的深度整合。对医联体的人事调配权、经营管理权、资产使用权统一调配,提高资源调配效率,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形成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医疗集团的爆发,实现了目前医疗机构管理的重大转变:

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内部统一的药械采购机制,实行药品、耗材、医疗器械联合采购与配送,推动医联体内处方流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部分临床急需的院内制剂在医联体内可调剂使用。

医保对紧密型医联体采取打包支付,建立“统一预算、总额预付、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机制,结余留用的医保资金纳入医疗服务性收入,形成医联体内部统一的利益导向,促进医疗资源下沉。

医联体内部可按照资产处置相关规定,将闲置设备、设施流转到急需的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紧密型医联体内医疗设备共享。

医联体内药品、耗材统一招标就是带量采购、二次议价上的一个大招!在集中采购的基础上,各医联体再进一步带量议价,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比省级中标价更低的最终成交价格。

再加上医保对紧密型医联体采取打包支付,无疑是要将耗材、药品纳入成本要素,如果要降低收费成本,就必须大幅度砍掉耗材的价格,形成一个倒逼机制!

而对于紧密型医联体内闲置设备、设施的共享,也就意味着医联体对于医疗设备成本的控制进一步加大!

城市医疗集团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疗集团”为例,医疗集团成立后,3个院区在组织体系上完全一体化运作,真正成为了“一家人”。其最大的改变在于,浙医二院长兴院区将纳入浙二医疗集团统一管理,在财物上将对外统一使用浙医二院医疗集团“一张发票”制度。

在具体运作中,浙医二院长兴医联体实行两个不变(行政隶属不变、政府投入不变)、六个一体化(资源调配一体化、医疗数据一体化、人员培训一体化、医疗资质一体化、后勤支持一体化、物资采购一体化)和三个统一(人员统一使用、设备统一投入、财务统一管理)。

县域医共体是分级诊疗模式下,目前基层最为主流的医联体模式。安徽省天长模式是早的县域医共体模式,并且安徽省明确到2018年,医共体建设实现全省覆盖,实行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

浙江省明确自2018年7月1日起,浙江省内所有医共体试点单位开始执行药品耗材统一采购、统一支付等工作。浙江县域医共体统一采购、统一支付的方式,将浙江这个经济发达省份的发达县域、乡镇耗材市场彻底统一,其采购量不亚于中西部地区的一个省级采购量。

紧密型医联体,耗材统一采购、支付、配送,医疗机构以更大的体量和供应商谈判议价,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对于很多经销商来说,意味着耗材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