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政策原文可在文末附件区下载),并发出通知,同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于2018年8月前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实施办法。(关于该文件的详细解读,详见《形势大变 | 8月前全国所有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自符合政策方向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出台后,公立医院对这一政策落地实践的变化,着实让许多院长突然难以适应,极可能让院长们好好纠结一下。不管院长有多别扭或是否在意的感觉,但现状还是锁定在等待、观望几个颇值玩味的动作上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於80年代初,实施的就是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但医院管理的特点表现在双人双责方面,是在对“规则”和秩序的尊重,在明确的规则面前,医院班子成员是抱着合心合力心态来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

在00年代开始党政分开,弱化党委领导,出现了院长一家独大、副职兼管党务的情况。这种境况则是以“一支笔”带出来了医院管理维度拓展决策的中心圈,致使党政一肩挑常态化至今。

事实上,这个常态化背后,院长们天然有着不断冲击和挑战“规则”、“边界”的个性使然,对于医院管理真正本质则模糊不清,随意性比较强悍。即对事很专业,对人很业余。致使医院所有的资源未形成合力,更不要说怎么解决好病患者最终跑一趟就能解决问题了。

如果院长一人说了算,这种现状已经形成误导的话,必定掌握着话语权的院长,其思考方式就是典型的固化的甲方思维,是一种回答不好自己的人生“朝南坐”的感觉。

无独有偶。症结且常出在院长一人说了算,抢占医院管理制高点的注意力;而掌握专业技术的业务团队,依赖着自己的能力优势,在保持良好互动关系上,要么,团队听任院长安排,长此已久促使院长获利的欲望和能力日趋增长。要么二者斗嘴仗,无形中二者之间形成的矛盾潜力可想而知。

在医改不断深化过程中,大量经历了规模扩张的大型三甲医院,都尚不能做到对医院运维成本正确评估和医疗需求用户进行很完整的分析,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技术的应用和价值的挖掘,必然停留在很传统的阶段。

看似医院班子成员完美的珠联璧合,到最后却相看两都厌,互相耽误。致使医院只能在两全其美到两败俱伤的无限纠结中缓慢前行。

从医院战略层面深度考量,医院班子欠缺合作共赢能力,进而导致团队的质疑和不信任感在增加,就会出现医院大多重要会议不得不做出可能适合医院某个季度,但不一定适合医院长期发展的决策。这种决策更会促使团队对医院发展前景抱有错误的预期。

尤其是,医院班子成员在一起共同梳理医院业务产品线、人力资源、需求市场与医院文化,以及医院未来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这些个共同目标的生态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滞后性。但这样的情况是怎么发生的?院长的角色应该是什么?书记又该怎么面对呢?

当然,院长的病,别让书记背锅!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常识是最不平常的见识,每个人的常识都不同。

如今互联网时代促使医疗行业的规则也在变化,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更是一档针对当前医改热门议题做出的解读。事实上,每家医院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人,院长、书记就是怎么帮助医院把人培养的更好,确保团队可以在医院内实现能力的最大化。

但当下医院管理却鲜有涉及。没有丰富的他人世界,只有单调、重复的自我认知,只知道往深里走,却不明白怎么往宽里走,不与现实发生碰撞,新的人际关系,尤其团队关系与医院战略思想的认同就不能确立。

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需要关注的关键有三点:一是看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背后的生态圈能否与业务团队能形成战略协同,二是医院的品牌和背书能力,三是医疗服务体量的支持。

随着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政策的逐步落地,院长以当下的医院管理制度为线索,钩沉探索背后的医疗服务规律和理念差别。需要懂得团队结构完整且具备规模化能力,有足够资源支撑业务扩展,再加上配合书记和谐处理各种相关事务的人际关系,对医院事业和班子成员就是巨大的促进,医院就能有快速的指数级发展。

将观察力误认为是洞察力。观察是基于表象的看,好的管理者加以提炼,一般的管理者忠实实际,不称职的管理者片面呈现。

从书记的角度考虑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书记的形象在变,司职在变,象征也在变,但变化本身并非任意,而是有章可循。书记正面的形象,是提倡一种新型人际关系分工协作团队参与感的职能,达成各个维度的完全互补。

从医疗服务本质出发,医院管理班子成员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做供端和需端的价值化匹配连接,医院支柱业务产品平台的搭建和规划,设计、对接、营销、服务落地需要有相当的匹配度。至于班子成员对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认知的孰多孰少,是由管理者的素养和秉性而定;而亦步亦趋,则是对医院管理的最大伤害。

显而易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助力医院管理一切医疗服务行为的发动机,它决定了医院资源技术最多投注在哪里?能够准确把握这些要素,就会做到医院管理走心。

这方面既需要书记敏锐感知医院习以为常的运营细节的变化,又需要一种宏观的对于医院管理创新的理解力、阐释力。

这必然对书记提出更高的要求,也需要书记在准确认知现实的基础上,重新提供矫正现实的视角。其中,洞察力,是穿透表面深入本质,是建立在对医院管理的全方位认知基础上的新发现。

书记做医院大方向把握、人才团队建设应该寻找到一套新的表述方式,以一颗宽忍之心,以拥有一个容纳人性复杂性与现实宽广度的精神境界,督促院长在医院战略目标中谦逊平和地学习成长进而游刃有余。

倘若书记不抛弃沿用以往看待问题的方式,厘不清医院管理背景关系,就会表现出一种慌张感,说些不知所云的抱怨,本该属于书记的职能还会让渡给了院长,这恰恰就是在认知和现实间出现的巨大错位。

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有效落地,在於书记的核心价值观要体现出来。价值观是内心的正直和诚实,具有自主意识专注于深邃,处理团队人物性格的复杂层面与厚度,这考验书记的思想能力。

这不是站在谁这边或者那边,是在具体的高效沟通中,努力寻找团队合作精神,大略可知盐是打哪边儿咸的,醋是打哪边儿酸的契合度,不一味追捧院长的美好,也不把医疗服务的缺点简单化,努力在团队合作关系的职业化管理培育中呈现真实的医院风貌,避免过度的理论解读。

还有,书记试图回应医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即便无法把握整体,也可以从一个小切口突破,重新去关照被遮蔽的现实。从医院管理问题的触点着手,连接到了管理者的工作实际,引发共鸣。这才是能够被有效细节激发出对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新的感受力。这都涉及书记知识结构的更新。

无可置疑,现代医院管理如今已不是一个凭借个人威望与能力就能决定医院一切的时代了。人定“胜”天和天道酬勤不如人定“顺”天,时势造就自己。

书记参与规划和管理,涉及到这方面的通用性问题,是用医院管理成熟手法去优化解决,医疗特殊性产生的个性问题就基于专业意见去解决。也就是说,解决医院、医疗、患者三方痛点并形成强关联的效果必然要1+1大于2。

一家医院总是在医疗趋势快速迭代中被刷新。夯实医院管理流程链,从源头可溯,可快速问责方面都值得尝试。但绝对不能就此把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泛化、绝对化、甚至神化。

无论院长、书记对于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认知是出于自我驱动还是医改趋势所迫,对于医院今后整个的医疗服务产品生态而言,班子成员都要克服战略性思维的“想当然”,需要得是脚踏实地做足医院管理。

这个脚踏实地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清楚自己是在做一枚棋子,沿着医院战略方向既定路线,做好这个游戏规则;第二层,做运筹帷幄的棋手,成为路线、流程的制定者和管理者。这样才能解决好医院管理运维成本高,生产力效率低的问题。

至于当下要找到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究竟谁说了算?令人满意答案则是基于对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新理念的认知碰撞,这个认可需要时间,彼此之间合作自恰的磨合需要时间,并持续完善和升级医院运营管理系统需要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