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海市东方医院陆家嘴本部院区的24层新大楼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营,同济大学心脏病临床研究中心同期启用。

记者从新大楼落成典礼上获悉,东方医院以新大楼为载体,连接院前、院中、院后三点一线,建立智能升级版诊疗、设备、患者服务平台,以“大楼配大医、诊疗配设备、服务配智能”的闭环诊疗圈模式,通过医疗与智能的深度结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

大医坐诊智能导诊:让患者少跑路看好病

大咖看诊助推医学中心建立

最先入驻新大楼的科室,是东方医院的重点学科:包括陈义汉院士领衔的心脏中心和诺奖得主马歇尔领衔的消化病国际诊疗中心。此外,胆石病大家胡海教授、肛肠外科界“大咖”傅传刚教授、呼吸科主任李强教授、肿瘤学会理事长、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等,也陆续将诊疗区域迁至新楼。

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介绍:新大楼在功能细节上的持续完善尚需时间,入驻大楼的专家团队将分批次进入。为了迎接新楼开业,近三年来,东方医院持续引进高端医疗人才。2016、2017两年,东方医院疾病综合救治指数CMI在上海市医院系统排名前10位。伴随医学大咖加盟,以优势学科为主导的浦东临床医学中心雏形初现。

智能沟通  “GPS”导航让患者精准就诊

医院的诊疗流程再便捷,对首次入院的患者来说,依然犹如迷宫。为方便患者诊疗或检查,新大楼内开通了“GPS”导航系统,患者只要跟随手机“GPS”,就可以自由穿梭于新老楼之间。与此同时,院内患者服务部门对电子导诊系统也进行了优化:界面由过去图像导诊变为语音输入导诊,患者不需一步步按键翻页,而是通过与智能机器人的语义对话,直接找到目标专科或专家。

伴随新大楼的启用,楼内东方医院微信“一点通”也即将上线,医院信息科常务副主任夏新介绍说,除实现手机挂号、缴费候诊排号提醒等常规功能外,“每位患者还拥有一个专属的微信‘沟通专线’,随时随地实现与医生的互动沟通。”手术等候区的患者家属通过智能化显示屏,也可在动态掌握手术进展情况,如:手术患者生命状况、患者所处位置是在苏醒室,还是在麻醉室等。夏新向记者透露:“待这一系列就诊流程的线上优化系统运行后,预估可帮助每位患者平均节省就诊时间150分钟。”

说到底,“患者满意度”是检验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试金石。新大楼在自助导引机增加了病房护理满意度模块,住院患者输入住院号即可对所在病区进行评价或投诉,使患者体验形成闭环。

科学布局与尖端设备结合:让流程更便捷患者少受罪

智能复合手术室领跑尖端设备服务大众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百姓对MRI、CT、DSA等设备已不再陌生。

一般情况下,MRI与CT之间不能兼容并存。CT的构造中含铁,并依靠铅板屏蔽辐射。CT的铅、铁与MRI的磁场发生磁吸作用,会影响MRI运行。因此,传统复合手术室只能两两复合,复合MRI和DSA或者复合CT与DSA,而不能将三者融合于一间手术室。患者即便有需要,也只能依靠护工或家属,在院内不同楼层、不同手术室间进行转运。

在东方医院新大楼七层,有一间近300平米的“航母”型“复合”手术室,通过智能化数字精控CT轨道,将MRI、CT、DSA三大设备“复合”在了一起。

在这间手术室里,CT机通过轨道可自由滑行至手术床旁,待患者CT检查完成之后,CT马上通过轨道滑走;当患者需要术中MRI成像时,具备多角度复杂摆位功能的移动手术床,迅速将患者精确卡位至固定的MRI旁边;完成CT、MRI、手术床的移动仅不足一分钟时间,为重症手术患者的抢救争取到了宝贵的黄金窗时间。该手术室的设计获得……专利。

新大楼在布局上突显了东方医院优势学科的特色。为充分发挥医院应急救援优势,新大楼24层顶层设有医疗直升机转运平台,转运平台与手术梯连通,直升机舱内的患者单架可不经换床,直接放置在24层应急设备储备间的移动手术床上,火速运送至五楼手术间接受手术,对于急诊、多发伤重症患者,被转移运送的步骤大大缩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性。

此外,新大楼内还有众多智能化尖端仪器设备,如能实现零造影剂摄入的智能血管造影机、让小病灶无处巡形的精准CT、超静音核磁,以及可使患者全程检查零移动的双悬吊3D机器人,它可集DR + 透视 + DSA + CT功能于一体。“我们引进的这些高大上设备,不是耍炫扮酷,吸引眼球,最终目标是缩短患者治疗流程,尽可能降低诊疗带来的副作用。”院长刘中民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