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以及老龄人口将在未来几十年中不断增长的趋势决定了,谁能满足老人需求这一命题,将是目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内的一个投资主题。

就养老产业而言,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和健康状况的恶化使得他们对医疗、照护需求非常大,另外由于家庭结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覆盖全部的老人,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需求增大。

养老产业痛点多,核心两大问题是:支付能力不足与服务提供不足。一方面老年人的潜在需求庞大,但目前受制于实际支付能力有限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另一方面在养老服务获取上存在多个问题:

1)老年人在医疗资源上需求大,但可及性较差;

2)养老服务供给增长但对实际需求的满足未明显增长;

3)受制于护理人员缺乏,对失能等刚需人群的服务提供有限。

一、养老服务:医护资源增长慢,长期匮乏

1、中国医护资源已有所增长,但仍相对匮乏

根据OECD数据,2013年中国每千人医生数量为1.65人,不及德国的一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匮乏。2013年中国每千人床位数为3.3张,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仍非常低。

考虑到2013年中国人均年住院次数达到0.9次,按100%的床位使用率计算,平均每次住院使用的床位天数仅为1.3天,实际很多住院无床位安排。考虑到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老年人对医护资源更高的需求,目前的医护资源难以与未来的庞大需求匹配。

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背景下,老年人的医疗资源可及性存在问题。相对于一般人,老年人一方面对医疗资源需求更大,特别是罹患慢性病者需要定期去医院就诊;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医疗资源可及性较一般人群可能更差,在医疗资源稀缺的背景下,我国很多医院挂号非常难,很多医院为了便于患者推出了电话或网上等更多的挂号方式,而相对于年轻人群,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等方式并不熟悉,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更差。

2、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增长迅速,但养老服务提供存在不匹配

根据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数从2009年的万家增加到3.8万家增长到了2013年的4.2万家,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从2009年266万张增长到2014年的577万张,形成翻倍。但在养老床位不断增长的同时,养老机构的实际入住率却在不断下降,从2009年79%的入住率下降到2014年55%的入住率,而养老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护理人员缺乏,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难以满足。对于养老机构而言,失能/半失能以及独居老人可能最大的潜在服务人群,一般而言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比在1:2到1:3左右,而目前我国护工数量严重匮乏,2010年注册的养老护理员数量仅为3万人,护理人员的缺失使得长期护理需求难以满足。

二、在痛点中寻找机遇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老年人群正式存在的服务需求决定了老人服务行业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老人的需求来看,包括医疗资源需求(主要是老年病、慢性病)和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需求又可按养老模式或分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社区日间照料需求和家庭养老的上门服务需求。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中国老年产业的规模到2020和2030年分别达到8万亿和22万亿。

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及各部委积极出台文件政策推动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包括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鼓励支持民营进入养老产业,推动医养结合等。

(一)养老服务供给缺失和政策目标提供进入行业时机

1、人口老龄化趋势推动医疗服务需求,医养结合模式脱颖而出

按照2008年老年人慢病患病率计算,预计到2030年患慢性病的老年人超过1.5亿人,而目前对于老年人存在医疗资源可及性问题。医疗资源是老年人选择养老服务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医养结合模式将会在这一背景下脱颖而出。

另外,目前国务院政策也在支持和推进医养结合,提出的目标到2017年,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各省市养老服务机构平均床位多数在100左右,存在大量床位较少的机构,相对而言,有一定规模的机构更能推进医养结合,行业尚存大量的发展空间。

2、失能风险形成长期护理刚需,利好优质服务机构

对于多层次的养老机制而言,失能风险形成的长期护理需求是养老服务的刚需,根据中国老龄化科学研究中心调查,中国老人完全失能率为6.8%,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的在16.7%,按此比例计算,预计到2030年,仅完全失能的老人对养老机构床位数的需求就在404万张,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就达202万人。能提供优质长期护理的运营机构将受益。

二)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利好目前能盈利的模式

民营养老机构目前多数亏损,能盈利的模式竞争力强。根据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目前我国民营养老机构约有40%亏损,51%持平,仅有9%实现盈利。在目前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合适的模式选择和恰当的定位以及优质的管理决定了能否盈利,在目前多数民营养老机构亏损的情况下,能盈利的机构竞争力强,更易拓展。

(三)支付能力问题的缓解和解决有望推动行业发展

保险市场有待启动,可能逐步缓解支付能力不足的困境。老人收入和支付能力无法切实提高,监管层已经开始采取措施进行积极调整,我们认为商业保险市场未来能否进一步启动,将是关系到养老产业支付能力的核心问题,而在这之中,财政的作用尤为重要。

目前对提高老人支付能力有帮助的险种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健康险和长期护理险,它们分别涵盖老年风险中的收入风险、疾病风险和失能风险,目前看仍处于试点早期的阶段。

(四)养老护理员职业教育市场庞大

护工缺口带来大量培训需求,护工职业教育市场庞大。根据民政部发布的《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显示,到2020年,养老护理员的人才数量发展目标为600万人,2010年养老护理员数量仅为3万人。即使在广州等大城市,目前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占护理人员的比重不到5%。巨大的缺口带来对专业和半专业养老护理员的大量培训需求,护工职业教育市场庞大。

总的来看,养老产业机会巨大,政策推动行业不断进化。养老产业虽存痛点,但仍有很大空间。一方面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痛点恰是行业发展机遇,对医养结合的发展模式,为失能等刚需人群提供服务的模式,以及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机构来说,都是重大机遇。

另一方面,在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潜在需求无法释放,行业中多数机构亏损的情况下,目前能盈利的机构竞争力强、发展空间大。另外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目前政策推进和未来代际变化中有望得到缓解或解决,也将带来行业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