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市卫计委消息,国务院医改办2017年9月1日在深圳举行“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300名医改干部齐聚深圳上课学习,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出席。会上,深圳的罗湖区推进医联体建设的“罗湖模式”引发关注。   

本文就此新闻,对全国各地政府(卫计委)、企业和医院筹划、设立医联体(医共体)内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项目带来的政策和操作启示进行浅谈。

根据介绍,罗湖区实现了域内“同类项资源”的统一,建立了包括消毒供应、医学检验、放射影像、健康管理、社康管理、物流配送6个资源中心的统一,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互通、流动和下沉,作为罗湖医院集团的基础医疗资源支撑和保障。

医联体内“同类型”资源的合并体现了集中、集约、开放和共享的特点,符合医疗改革和分级诊疗的发展方向,是未来全国其他地区推进医联体建设、企业参与投资,尤其是夯实基础医疗资源保障供应的重要模式借鉴。

在此,提请第三方消毒供应投资企业高度关注所在区域内医联体设计的机制、运行模式和医疗机构(资源保障中心)的设置规划,为判断项目机会、找准政策切入点做好准备,抢占点位先机。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罗湖区采取了集权式、紧密型的医联体建设方案,整合区属5家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成立唯一法人的罗湖医院集团,实现“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的“管理共同体”。

我们认为,这种医联体模式的设计有可能会形成对企业化参与投资消毒供应中心的两面性。

一种是利好,如果企业能够成为医联体内消毒中心的投资主体,地方行政行为下的资源集中,有利于对企业化消毒中心形成医院客户资源的整合;

一种是利空,如果企业无法参与域内消毒中心的投资,那么这个市场会优先响应公立医院或政府筹建的消毒中心,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市场阻隔。

“编制化”依然会成为投资企业绕不开的话题。区域性消毒中心不管是政府建设和企业投资,都是人员、设备的整合和高效利用。如果是企业参与投资,势必政府和医院会要求解决医院现有消毒供应中心的编制人员(当然医院分流是其中一种办法),部分地区实行的是老人老办法。

如果医院内的在编人员(消毒中心员工)进入到企业化消毒中心,工资待遇和企业效益怎么平衡?双头管理(企业管事、医院管编)怎么落实?企业和人员是否能够相互适应尚且不知,管理难度肯定会比单纯的企业化行为加大。

另外,2017年8月10日,国家卫计委宣布独立设置的消毒供应中心纳入到医疗机构管理范畴。大家知道医疗机构政府在规划设置上拥有相当大的权限。

原本社会化消毒中心不存在行政审批,后续如果纳入到行政审批的范畴,企业投资的消毒中心是否面临地方上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带来“名额”问题。如果存在“名额”问题,那么消毒供应服务行业的“资源争夺战”势必打响。因为,我们早就说过,区域性消毒中心是一个相对垄断的市场格局。

全国大范围的医联体建设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但分级诊疗的理想局面任重道远。消毒供应作为基础性的资源保障,不可或缺。作为企业,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和理解地方上的医联体设计思路和发展方向,要在政策上找到机会点,要主动出击、主动引导政府。

但最为关键的还是体现企业化模式自身的优势和独特价值,尤其是质量安全、优质服务、保障能力和模式创新。

一直有种强烈的感觉,企业化的消毒供应中心要开始与医院的消毒中心开始一场“较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