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深度老龄化挑战的巨大压力已经对现有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日益严峻的考验。养老问题是家事也是国事。医养结合将现代医护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应了老龄化发展的形势,实现了养老模式的新突破,应该成为发展中国特色养老事业的必然选择。医养结合模式多样,而“医养并重”模式体现了专业化、高水平的医养结合。

医养并重模式

医养并重模式的养老机构通常由自理型社区、护理型公寓和以康复、老年病等为特色的专科医院组成。其在医疗和护理上两者功能互补,并具备较好的转诊机制。这种模式的养老机构适合从自理型老人到刚需护理型老人全阶段的老年人群,能够提供健康管理、康复医疗、专业护理、急性医疗、生活服务、娱乐服务,以及针对刚需老人的生活照护等全方位服务。

该模式的养老机构将自身打造成一个集医疗养老护理等为一体、具备整合产品和服务功能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和全方位综合服务的机构。具体说来,该模式主要通过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康复医院、护理院、老年病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方式来实现专业化、高水平的“医养结合”。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模式的实施需要雄厚的建设资金、充足的医疗资源和优质的医疗服务等作为后盾。因此,它比较适合一些规模较大的新建民营养老机构。

经典案例

重庆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重庆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是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资兴建,是2009年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是全国第一家由大型公立医院主办并正式运营的养老机构。

项目占地1073亩,设置养老床位3000张、医疗床位1000张,由普通护养区、临湖护养区、临湖疗养楼、学术交流中心、康复医院、护理职业学院等组成。

实现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模式

青杠老年养护中心设置了慢病区和护理院,重点针对已经度过了急性期和危重期的病人,他们已经不需要过多的医疗干预,而是需要后期的康复训练和专业护理。

通过与综合医院的功能互补,帮助减少了综合医院病人长期“压床”的压力,缩短了平均住院日,也降低了病人的住院费用。同时也解决了养老区老人医疗救治的问题,弥补了下级医疗单位在处理复杂病症时能力不足的问题。

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是全国第一家医疗享受国家医保覆盖的老年护养中心。老人所有的医疗活动都可纳入国家医保报销。其中,设立的“重医一院护理院”成为重庆市第一家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服务的护理院,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和床位费都可按国家医保报销比例报销,进一步降低了入住的费用。

高青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由县医院、康复中心、养老社区三部分构成,于2016年开工建设。

该项目建成后将实行“医养结合”的运行模式,成为高青县南部城区一所集医疗、康复、养老、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为患者提供舒适、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满足高青县及周边地区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

“一纵两横一中心”的设计思路

高青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的整体规划理念是,将医疗、康复、养老护理三大功能区的功能结构与规划结构相统一,将院区的社会属性与自身属性相协调,穿插园林式景观,将绿色院区、生态建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医院建筑设计中,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需求,使医院成为病人的绿色家园。

通过三条轴线、一个核心,将院区各功能空间有机整合在一起。

综合医疗区是整个规划的核心,同时也是康复区、养老护理区的依托。三大功能区有序排列,在空间上形成一条横向的轴线,将医院的近远期建筑群体延轴线展开,并沿轴线布置不同维度的空间变化,力图使功能和形式在秩序上实现统一。

这条轴线的建立,不仅健全了医疗区与康复区、养老护理区之间的业务协作,而且建立了医疗区与康复区、养老护理区之间的就诊绿色通道,从而增强了医疗区为康复区、养老护理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的能力。

结合这条轴线,布置各个功能区的活动场所和景观,并用水系将其串联在一起,形成了院区的第二条横向轴线——独特的湖光山色景观轴。

功能轴线与绿化景观轴相辅相成的布局,使得自然生态、康复环境与城市文脉三者之间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另外,还有一条纵向的轴线,也就是医疗区的功能流线。医疗区的建筑群体以功能性医疗街为中心轴线,沿轴线依次布置了门诊广场、入口大厅、诊室、医技和病房。综合医院引入了当今欧美流行的“医疗街”理念,将医院内部的门急诊区、医技区、病房区从空间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性的建筑群。医疗街中安排有竖向交通、集中候诊、金融、商业、休息等空间,极大地拓展了医院建筑的内涵,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功能完善、流线清晰、标识明确、温馨舒适、开敞明亮的就医环境。

三级景观体系构成“治疗花园”

设计方案尊重基地原有地形,并结合地形进行合理布局。根据医疗活动的内部规律和医院管理的需要,合理划分各功能区的独立景观,各功能区之间既可以便捷互通,又不会产生互相干扰。

设计中借用了中国古典的园林范式来处理现代建筑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设计了层级化的庭院体系。这个庭院体系分为三个层级:室外景观、庭院景观、屋顶花园。

第一个层级是室外景观。这一级景观由水面、绿植、下沉式庭院构成多元素的立体景观体系,它们呈现出了本建筑在城市大环境中的总体特征,是“治疗花园”的主要景观体系。

第二个层级是八个内部庭院。由于建筑的体量与进深相对较大,建筑的内部空间设置了八个竖向的日光庭院,以确保每个楼层都能让阳光映入室内。这八个内部庭院与门诊单元之间的绿化院落共同构成了整个景观系统中的第二级庭院。

第三级是屋顶花园。医院的服务对象是患者,而最频繁的使用者则是医护人员,理想状态下的治疗花园应该让患者和医护人员都能够享有阳光、绿色植物和新鲜的空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院设置了庭院体系中的第三类“庭院”——位于裙房顶部的康复花园。

通过上述的三级庭院体系,基本上实现了让庭院的各个要素无所不在地渗透到各种建筑空间中去的愿望,为医患双方打造了亲近自然、和谐美好的工作和康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