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

用地面积: 11.16 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51.5 万平方米

项目位置: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光侨路与龙大高速路交界处

设计单位: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

▲鸟瞰图

▲多中心模式图

设计亮点

人性化立体交通:既可以避免传统车辆在路边落客造成的城市干道交通拥堵,又能缩短患者行走距离,实现无风雨接驳。

多中心医疗模式:方案创造了一种高效、多中心的医疗模式,各中心设置独立的出入口,以疏散超大型医疗综合体大量而集中的交通和人流压力。

双街式流线组织:方案设计了相关联的门诊街和住院街构成的空间体系,以分别建立门诊、住院与医技之间的便捷联系。同时,建筑内植入多种服务设施和共享功能,为全院提供优质服务,并配置艺术画廊、景观雕塑,以营造优美、宁静、充满人文关怀的医养环境。

高效能后勤系统:后勤系统由洁物供应和污物回收两部分组成,地下一层场地中央设有配货储藏区,以缩短物流运输半径。地下二层的污物回收系统由各单元专用污梯、污物通道、污物暂存区和专用污物出口组成。

灵活型分期组合:方案设计将医疗街和模块化设计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既变化丰富,又能灵活生长的医院功能体系。所有将来可扩展的功能均可方便地与既有体系相融合,成为新体系的一部分。

新型中式医养环境:将传统医学观念与深圳的创新文化相融合,创造出具有传统风韵的现代疗愈型医养环境。建筑立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窗花等传统的吉祥元素意象,这种立面构成不仅使建筑与传统医疗建立联系,还可调节阳光,降低能耗,保护患者隐私,创造温馨的就诊环境。


▲剖面透视图

主创专访

▲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邢立华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刘瑞平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

HCD:请问这一项目存在哪些具体的设计难点?

刘瑞平:从我们创作的角度而言,本项目有三个设计难点。首先是项目地块的不利因素,地块内有市政道路穿越,有排洪渠通过,同时东侧紧邻龙大高速公路,这三个要素对医院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次是建设时序对项目的影响,医院分三期进行建设,各期之间既需独立运作,又要互相联系, 如何确保整体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最后是项目本身的文化属性,从建筑文化的角度而言,如何表达中医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也至关重要的一点。

HCD:在参与方案设计前,设计团队对项目有何期许?

刘瑞平:这是一个中医院,如何将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医疗建筑相结合,创造出契合中医哲学的医养环境是我们团队思考最多的问题。我们期望将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打造为中医院建设的标杆。

HCD:本项目方案的设计理念是如何产生的?

刘瑞平:我们在探索设计方案时有两条线索,一是理性地分析场地和任务书,二是基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感受和认知。

在理性方面,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医疗功能的布局逻辑,而且需要斟酌项目分期建设的生长逻辑,并且还要兼顾高速路和城市交通对方案的影响。通过分析,我们形成了十字形双轴的设计思路,一条是医院的功能轴,另一条是医院的生长轴。同时,我们选择在高速路与医院之间植入一个中国式园林,为医院创造一个高品质的医养环境。

在建筑文化方面,中西方还是有较大的区别。中国建筑尺度宜人、讲究围合; 西方建筑擅用纯粹的几何形体,强调体量的雕塑感。我们从尺度、文脉、形式、场所四个方面进行剖析,总结了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空间“怡、隐、妙、合”的四个特点。所谓“怡”强调的是尺度上小中见大;“隐”指的是文化表达含蓄隐喻;“妙” 是在形式处理上意境精巧;“合”是在空间上虚实共生。

HCD:项目建筑体量是如何演变的?

刘瑞平:从投标开始,我们的思路就非常明确,我们希望带给公众一座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院。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并从住院部的形态中找到了方案的结构。我们将3000 床住院体量进行分解以降低建筑尺度,并两两组合以提高医疗效率,互相错动以退让出距离并围合成空间, 最终形成了由四组“凹”字形单元组成连续动态的空间结构,并将其架空在门诊、医技功能组成的裙房基座上方,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复杂体系。整个布局非常灵动, 建筑尺度、救治效率、通风、采光、空间均实现了最佳平衡。

HCD:项目在总体规划方面具有哪些独特之处?

刘瑞平:方案在总体规划和布局方面有四个特色。

第一、苑中有园,园中有院。院落式、园林化的总体布局是方案最明显的特征。中国建筑往往与园林互相依存,和谐共生。方案因势随形,将建筑沿场地周边布置, 并在场地东侧形成一个园林体系。设计采用“凹”字形体量作为建筑母题,一连串“凹”形体量互相错动,形成连续、动态的半围合空间结构。并将“苑”、“园”、“院”植入其中,形成了苑中有园、园中有院的总体布局。“苑、园、院”相融相接, 浑然一体,营造出了一种虚实并济、阴阳合抱的格局。

第二、经络纵横,层层递进。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及全身各部的通道。设计方案以“十”字双轴为“经”, 贯穿上下,沟通内外,各单元内部路网为“络”,纵横交错,层层展开。“十”字双轴分别沿医院长圳路和光布路展开,空间层层递进,形成了独特的中式空间序列。医疗功能轴组织门急诊和医技功能,设置架空广场、自助服务、健康讲堂、庭院等功能设施;住院生活轴组织住院、医养康复等功能,设置入口庭院、入口大厅、自助服务、艺术画廊、中医大讲坛、庭园等空间,并植入多种配套服务设施和共享功能,为全院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虚实相生,相融渗透。建筑主体的架空屋顶花园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三面围合的住院、养老等居住功能体量, 下部为大平层布局的门诊、医技等功能。通过设置底层架空和通高庭院,方案将地面园林系统、屋顶花园系统整合为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设计结合深圳当地海洋性气候特征,室内外空间互相流动、转化。伴随着绿色植物的渗透,建筑与自然相映成趣,并且可以成为被自然包裹的具有诗意的场所。

第四、承转启合,与古为新。建筑的弧线形坡屋顶统一面向建筑中轴,形成了飞檐翘角四水归堂的景观意向。外立面的设计灵感源自“格扇通花”的独特肌理, 结合现代材料和技术,以舒展的长轴画面展现出现代东方韵味。通过对空间、肌理、尺度和色彩的处理,方案建立起了合、隐、妙、怡的空间秩序,创造出了“中而新”、“中而现代”的医院建筑。

HCD:方案对于医疗工艺流程的布设是如何考量的?

刘瑞平:医疗工艺最重要的是提高医院的效率和形成医院的服务特色,我们从两个层面提高医院效率。在水平维度上,方案采用十字形双轴的概念,将住院生活轴与医疗功能轴区分。住院、医养康复部分沿住院生活轴展开;门诊、急诊急救和医技部分沿医疗功能轴设置。在竖向维度,方案将物流系统在垂直方向便捷联系,形成物流枢纽; 将急救室、ICU、手术部等功能竖向叠加, 形成重症功能之间的内部无缝联系。

作为中医院,除了需要兼顾综合医院的基本功能逻辑外,还要从空间、就诊流程上围绕中医服务整合优势学科,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中心。比如,将“治未病”、“国医馆”和健康体检部分整合设计,使得中医成为健康服务中的重要一环。同时,我们还将中医医养服务结合传统建筑小品,设置于景观园林之中,创造独特的养生体验。

HCD:建筑方案对绿色节能部分进行了哪些设计?

刘瑞平:我们主张绿色节能回归本土, 回归朴素的技术。深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方案大量采用挑檐、遮阳、架空等手法, 通过设置十字形医疗街,并结合下沉式庭院、首层架空、屋顶花园等,沿建筑内部设计数道风之走廊,形成多层次的生态环境, 减少医院后期运营的能耗。

编辑: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