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医院2.9万家,医疗机构后勤运营成本年均为1170亿元-1560亿元。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医院后勤服务市场集中度不高,专业程度有待提高,未来品牌知名度高、综合服务能力强的一流企业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医院后勤服务市场发展空间大,专业化是趋势
我国政府及社会对医疗资源的投入持续增加,为医院后勤服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此外,随着国家推行医院后勤社会化政策的不断出台,市场上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医院后勤服务提供商,市场竞争逐渐走向市场化。
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医院后勤服务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从员工素质、服务种类、地域覆盖程度、现场管理能力等方面来看,医院后勤管理存在散、乱、差的问题,尚不能全面满足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条件,部分下游客户的需求未真正得到满足。
作为中国医院管理的标杆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柴建军日前在第三届全国医院后勤改革发展大会《医院后勤专家高端论坛》上指出,“现代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人员专业化、设备产业化、制度精细化和环境智能化。”医院后勤的专业分工被放在未来后勤发展趋势的首位。
柴建军进一步解释说,专业化就是一个普通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他认为后勤专业分工很有必要,分为管理型人员、技术型人员和服务型人员。
作为人数最多的服务型人员其专业化尤其重要。就拿医院保洁来说,柴建军列举了一个卫生间不洁的鱼骨图,直观地告诉大家,清洁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不当,人员的精细操作不够都可能损坏洁具,扩大和传播卫生间细菌。
作为与北京协和医院后勤部合作近20年的中德合资北京普净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德国EPOS咨询公司医院后勤JCI认证咨询专家陈沪生医学博士指出,作为医院这种细菌大量存在的地方,保洁专业性尤其体现在防止交叉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
“我们公司要求保洁人员在处理垃圾之后,洗刷地巾之后,脱手套之后,摘口罩之后,返券工作场所前,工作完毕之后必须洗手,特别是护理各类污物后,必须按照医护人员的6步洗手法的标准洗手洁净,再去做新的工作。”陈博士强调洗手规范很重要。
陈沪生博士还对公司保洁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限定每个拖把的使用范围和清洗消毒程序。每个房间都要单独使用“地巾”擦拭地面,而且使用二块地巾,一块湿(沾有消毒液或清洁液)、一块干(擦干、防滑),不用担心房间内因擦地造成的交叉污染。而且,抹布也是实行一桌一巾,不同区域用不同颜色的抹布。
欧美医院国外医院后勤服务均有行业统一标准
业内人士透露,我国医院后勤服务提供商仍然以普通服务提供商和劳务派遣机构为主,在管理中,大都采用物业行业的标准,全国没有统一的医院后勤服务标准,从而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有的医院甚至只能频繁更换后勤服务团队。多数后勤服务公司所从事的业务类型仍然较为单一,大多尚未实现跨地域发展和集团化运作
在欧美发达国家,医院后勤服务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和完整的服务标准。
比如在美国,医院后勤服务标准必须符合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制定的医院服务和管理标准。
在德国,几乎所有医院将保洁、洗衣服务和员工餐饮等后勤服务进行外包。德国医院后勤服务标准须符合德国医疗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委员会(KTQ)制定的医院服务和管理标准,它是德国最权威的医院评审机构,截至2010年,已有2000多家医院通过德国KTQ标准认证,占德国医院总数的2/3。
国家卫计委指出在2017年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医院现代化管理制度,而医院后勤管理模式国际化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以往很多医院都是经验性、自定义性管理为主,在管理中缺乏对数据收据与使用的意识,在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新的理念与经济模式也逐渐渗入传统的后勤服务行业,物业管理行业对于IT技术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高。
在医院后勤专家高端论坛上,欧洲最大的物业管理公司之一,德国科律服务管理集团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玛雅在会上介绍了全球保洁管理中第一个认证的测量系统——“视洁”保洁服务测量系统。该系统已作为标准系统,通过了欧盟认证,目前德国已有一百余家医疗单位及大型公共设施正在使用这一管理系统,并且正在欧洲、亚洲、北美等其它国家逐步推广应用。
该系统覆盖了所有卫生管理环节,从员工培训,日常工作程序与内容,检查与结果评定分析均用图示详细分解,把繁复的保洁管理变为一目了然的操作指导。最终将涉及的大量数据自动收集,整理成有效的管理数据,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公司在引进该系统后大大增加后勤服务的满意度,同时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可以说是保洁行业第二次革命性进展。”陈沪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