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国务院法制办就《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继今年4月份这两份文件在中医药管理局征集意见后,又一次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文件距离正式出台又近了一步。

中医诊所,从审批制到备案制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诊所备案暂行办法》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技术人员医师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两份文件(征求意见稿),正式就中医诊所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做出具体说明。

事实上,中医诊所开办由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的消息去年就有提及。去年12月《中医药法》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医药服务章节提到了相关内容。

今年4月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发布了《中医诊所备案》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通知,《中医诊所备案》文件中提到,举办中医诊所的,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提交书面备案材料,取得《中医诊所执业备案证》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这就是意味着,中医诊所由现行的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开中医诊所只需备案即可。

没有执业执照,也能开中医诊所

文件内容显示:中医诊所负责人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如果没有,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也可以。

那么,如何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呢?根据文件内容,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就是专门针对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这是国家出台政策,给予更多民间中医从业人员举办中医诊所、取得中医从业资格的机会。

会涌现出一大批中医诊所吗?

鼓励在职医生(中西医)开办私人诊所,由来已久。据《医学界》观察,北京市早在2009年召开的卫生工作会议上就曾提出,鼓励有资质的医生在社区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2014年2月,北京市卫计委在首次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北京将探索建立医生自主创业制度,允许公立医院在职医生开办私人诊所。而此番国务院法制办公开征求意见的这两个文件,更是将中医门诊的门槛一降再降。

那么,究竟有多少公立医院的中医医师会真正“走出来”自己开设诊所呢?“对医疗机构申请门槛的修改只是打开了一个政策缺口,制度落地还需要较长时间。”一位医疗行业的顾问表示,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同时面对人事机制、市场认知、医保空白、高额投入等一系列难题,在职医生的自主创业路即使被全面放开,依旧充满坎坷。

“体制内医生业余开诊所短期内不太现实。”湖南省某三甲医院的副院长》表示,“对于有名气的医生,无论他们的时间、精力还是经济条件,其实并不需要自己开立诊所等病人。因此这些医生自己开诊所的动力都不大。”此外,对于一些名气不大或者资历不够高的医生,他们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在医院出门诊,“工作排得很满,现在大医院要求周末也要有门诊,他们的工作量就更大了,所以很难再有精力和时间了!”

分析人士表示,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生还都是在事业单位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包括中医医师在内的医务人员往往很难分身去其他地方执业,更不用提耗费大量精力和资金去开办私人诊所了。

距离政策落地还有多远?

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认为,虽然很多医生对多点执业乃至自由执业充满期待,但固有体制的改变却很难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对医疗机构申请门槛的修改只是第一步,后续还需要大量配套政策消除医生、公立医院、患者等多方的顾虑。”

在国务院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看来,如果不在医生的管理制度上做根本性的变革,大部分医生都将难有动力走出去实现自由执业,光鼓励医师开办私人诊所的愿景很难真正实现。

有分析人士指出,据国家卫计委《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58.0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5.2万人。而此番国务院法制办公示的这两份文件,明显存在一大遗憾——政策只限于中医诊所,而不是惠及所有医生,仅仅是限于40多万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而待解放的群体还多达200多万,这些医生开诊所的执业权利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