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一所集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为一体的新颖老年护理医院。总建筑面积约1. 3万m2(地上4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总高度14. 8 m,护理病床300床。这种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可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为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慢性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发展模式。
供配电系统
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行业标准,本护理医院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照明、消防设备、抢救室电力、排污泵、公共照明、客梯电力、安全防范系统电力等按二级负荷设计。施工图阶段电气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经由末端逐级往前推演计算得到电气安装容量,照明:400. 0 kW;电力:440. 5 kW;空调:322. 0 kW。在室外选址建10 kV独立变电所,选择2台630 kVA变压器,变压器装置单位指标为108. 6 VA / m2。由市政电网引2回路常用电源进户,变电所10 kV主接线采用双电源单母线分段中间不设母联运行方式。在进线侧设置0. 2 s级有功电能和2. 0级无功电能计量装置。变压器保护采用真空断路器,设过负荷保护、反时限过流保护、速断保护、单相接地保护等;继电保护选用微机测控装置,操作电源由电压互感器获得。变电所220 / 380 V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中间设母联运行方式,母联采用手动 / 电气联络 加机械联锁。两台变压器平时分列运行,每台负载率控制在72 % ~ 75 %。
低压配电接地形式采用TN - C - S,低压馈电半径控制在250 m之内。
抢救室IT隔离电源及安全特低电压
本工程抢救室医用IT系统采用单相变压器,额定输出容量5 kVA,系统最大分断时间230 V / 0. 2 s,控制约定接触电压 ≤ 25 V。如发生第1次接地故障,因系统故障电流取决于其他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容值,实际值很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另外控制接地故障电压远小于50 V,这样就不会发生电击。因此相较于其他电源中性点接地系统,医用IT系统供电更为安全、可靠,能较好地确保供电连续性。当运行人员接到报警信号后应及时排除故障。一旦发生第2次异相接地故障,IT系统将在0. 2 s内迅速切断电源。为减少配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医用IT隔离电源系统控制箱就地设在抢救室,并装设声光报警系统:① 绿灯亮表示工作正常;② 黄灯亮表示绝缘电阻下降到最小整定值(不能直接消除或断开该亮灯指示);③ 音响报警动作表示绝缘电阻下降到最小整定值,该音响可手动解除;④ 当故障被清除恢复正常后黄色信号灯应熄灭,如图1所示。
图1 抢救室医用IT隔离电源系统
照明系统设计要点
老年护理医院照明设计不仅需要满足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方便性,同时应为医护人员观察病人、做出正确医疗诊断提供帮助。因此诊室、检查室、抢救室、护士站、病房、药房等处照明选择高显色光源,抢救室显色指数(Ra)不小于90,其他场所的光源显色指数(Ra)不应小于80。光源色温选择以中性偏暖色3 300 ~ 5 300 K为主,对老年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功能。同时为消除频闪和噪音、提高功率因数,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cos φ ≥ 0. 98)。相关医疗场所在满足GB 50034 - 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护理病房照明设计关于照度(E)、照明功率密度值(LPD)等要求的同时,严格控制直接眩光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干扰。门厅、挂号厅、候诊区、等候区的统一眩光值(UGR)控制不大于22,其他诊疗场所统一眩光值(UGR)控制不大于19,如表1所示。
智能护理病房呼叫系统
针对老年医护工作的特殊性,设置一套可用于双向传呼、双向对讲、紧急呼叫等智能护理病房呼叫系统,如图2所示。系统按楼层及护理单元设置,由主机、对讲分机、卫生间紧急呼叫按钮(拉线报警器)、病房门灯和显示屏等组成,采用总线方式传输。各护理单元的系统主机设于护士站的工作台上,显示、记录、汇总呼叫信息(如房间号、床位号等),允许多路同时呼叫,并对呼叫者逐一显示、记忆(检索可查),特护患者有优先呼叫权。医护人员与患者双向通话限定最长通话时间,并对通话内容可录音与回放。在护士站和病房门口采用声光显示装置提示医护人员处理应答,若无人反馈,呼叫信号转至一层医护值班室,通知值班人员处理。系统另设置移动式遥控分机,便于医护人员巡视病房时及时接收其他病房患者呼叫。在护理单元护士站两侧走道布置显示屏(安装高度不低于2. 4 m),其内容与主机显示屏同步,即平时显示时间、室内环境状况等,但有患者呼叫时,自动显示呼叫信息。病房内呼叫对讲分机与电源插座、氧气接口、负压吸引等终端统一布置在多功能医用线槽上,并采用拉线式报警器便于患者操作。病房内卫生间呼叫按钮(拉线报警器)底边距地0. 6 m,安装于坐便器旁便于操作的位置。
图2 智能护理病房呼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