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座改革开放中创造了很多奇迹的城市,天生具有创新的基因。这不,《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又给医生不离开体制增加额外收入开辟了通道。

《规划》指出,深圳市医疗资源总量不足,2015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3.4张,低于全国5.1张的平均水平和广东省4.02张的平均水平,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6人、注册护士2.80人,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不强,医院与社康中心的分工协作机制不完善,大医院人满为患、小社康资源闲置的问题同时存在;整合型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亟需完善。

基于此,《规划》提出,深圳市“十三五”的总目标是增加医疗资源供给,到2020年,全市新增床位2.5万张以上,可供应床位达到6.4万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4.3张,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达到1200家,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提升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但在如何提升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方面,深圳提出要充分利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引导医疗服务市场的良性竞争。

一方面要求在社康中心设置专科医生工作室,另一方面着力建立更具竞争力的医疗人才制度。进一步转变卫生资源配置方式,从注重机构建设转移到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在推动发展中的“源动力”作用。完善医疗卫生人才保障政策。促进医疗卫生人才价值提升。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制定实施激励政策,提高儿科、精神科、院前急救等紧缺医疗人才的薪酬待遇。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健全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卫生人才特点的社会化评价机制和科学化分配机制。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在“建立更具竞争力的医疗人才制度”方面,提出“鼓励医疗卫生人才开办名医工作室、医生集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以市场机制促进自身价值提升”。

这似乎已经明确给大医院的知名医生开辟了不离开体制就可以通过额外劳动增加收入提升自身价值的三种渠道:在社康中心开办名医工作室、开办/加入医生集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可以预见的是,在政策的鼓励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体制内医生将到市场上兼职、创业,并有望获得丰厚的阳光回报。而且随着品牌、经营管理经验的积累,一旦在市场上获取的阳光回报占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医生们就很有可能真正离开体制,实现自由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