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的今天发展有多快?越来越多的大型房企、国有资产乃至私人房地产老板带着雄厚的资金进入医疗市场,医院开的太快,好多连名字都还很陌生,这种野蛮式的发展,就像草坪上的草儿,看起都绿油油的,谁知道草下的土结不结实,甚至底下的是一片沼泽,让踏足之人深陷其中。

 筹建医院不是有资金就够的,往往还会遇到这些问题:

缺少前期规划  

某医院在新建一座病房楼时,因没有做医院建筑的前期策划和总体规划,结果导致新楼建成后,原有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水、电和供暖不能和医院原有的建筑有效衔接,需另挖地下通道。医院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却没能收到最优的效果。

报告流于形式  

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心内容应是规模和投资的确定。但规模的确定,却需要在深入市场调研,并对院方近5年医疗活动的动态需求作数字分析后,最终综合考虑才能得出结果。目前,我国可研报告基本上是发改委根据资金情况或医院方估算面积而确立的规模,往往与实际的需求产生错位,从而造成各功能使用面积分配与实际需求面积不对等。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医院还没有竣工就已经落后,或医院在建成使用之初,即面临改扩建的需求了。如北京某医院急诊中心,就出现刚刚使用之初,其观察室面积就已不够用,大厅中床满为患。

准备资料不足 

医院建筑师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院长对其所要新建与改建的项目前期准备不足,且提供给设计师的资料信息不全面,既没有医院各部门现状和发展设想,也没有医院场地基础设施说明及数据,更谈不上邀请一个专业团队做前期策划工作了。

匆忙设计决策 

在实际情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对前期研究不足,或匆忙决策,以致在设计阶段多次招标,重复设计,造成人力、物力和资金的巨大浪费,而设计结果却不尽人意。

缺少定位规划  

我国医院建筑建设程序通常是经过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在前期策划阶段除了可研报告外,还缺少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和定位,各功能部门的关系定位、设备及房间清单等内容。另外,我们还缺少建成后的评估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