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单位:吴江市震泽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类型:医院&养老建筑
建设地点: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
病床数量:300床
项目团队:医疗健康事业部
区位分析
吴江震泽医院的建设基地位于震泽镇中心城镇片区东北部,距离位于震泽镇中心的镇政府约有两公里。震泽镇的主要医疗资源有震泽医院和吴江震泽新门诊部,主要集中于镇中心区域,建设基地附近有两所小学,较为缺乏医疗资源。
总体规划
1、设计理念
2、体量演变
3、形态特征
建筑体量生成:医院建筑由于其复杂的功能,体量较为庞大,若不消解其体量,将会使建筑主体过于突出,给城市和就诊人群带来压抑感。因此,本方案将建筑主体进行圆角处理,一方面避免形态过于尖锐与生硬,形成缓冲;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城市的压迫感。
入口空间连接:江南水乡的建筑群落最为突出的特征即为与水的亲近关系,其中底层部分一般会退离水面形成通过性廊道,供行人漫游、驻留。本方案选择将此特征进行转译:依靠雨棚形成的联系性空间将主体空间进行整合,同时加强与水岸空间的互动,采用桥的元素自然过渡城市空间和建筑主体。
滨水景观生成:在建筑主体群落的西侧,大片的农田和一条蜿蜒的河流是主要景观,与入口空间的连接方式不同,该处选择局部插入的方式,将驻足空间和建筑主体缝合,保留大面积的自然景观,加强建筑主体与自然的融合。
4、医养结合 · 资源共享
通过各个功能的位置布局,实现养老和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
平面设计
1、医疗街
建筑通过医疗街形成主轴,联系各功能单元,主要垂直交通布置于医疗街两侧,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①均匀人流:解决医院门诊日间人流量大的问题,通过医疗街分散人流,减少人流通过量,提高效率。
②建立秩序:通过医疗街,明确目标、简化途径,使不同流线在各自区域活动。建立医疗街——一次候诊——二次候诊 —— 诊室的高效流程。
③优化环境:医疗街与周边景观相结合,成为医院环境的亮点。阳光的洒入,清新空气的流通,宜人绿化的布置,使门诊空间充满了生机。楼梯、电梯,自动扶梯一目了然,为就诊的患者提供明确的交通导向。
2、模块化医患分离
医疗模块通过并联的方式插接在医院街上,每个模块都是一个末端单元,避免穿越,利于管理。标准的柱网体系保证医疗模块能够适应医疗功能变化要求。
患者流线形成从“垂直交通点”到 “医疗街”到“候诊区”到“诊疗区”的就诊流程。
医护流线形成从“内部交通点”到 “医护区”到“诊疗区”的医护流程。
两条流线互不交叉,实现医患分流。各模块设置内庭院,为候诊区及诊室带来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
人性化设计
由于医院环境的特殊暗示,患者原本就处在心理的不安定状态,设计就需要在亲近人的尺度上做出更多的安排,以最大程度上舒缓患者焦虑的情绪,有助于病人心理的缓解。
①公共区域舒适度
公共交通区域宽敞明亮,走道宽度达 6 到 12m;交通核及候诊区域均贴临景观,享有自然通风采光;同时公共区域布置有室内绿化及休息区,可以有效缓解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
②公共便利服务
在利用率高的病房楼一层布置丰富多样的社会服务,如咖啡厅,超市等,为病人提供最大的便利。门诊各层设置分层收费,减少病人上下奔波。
③室内配色分析
室内装修以浅色调为主,营造整体的医疗空间环境,依据不同的空间功能采用不同色调。
色调及软包结合室内标志系统,装修颜色采取中性色,可以形成舒适的空间氛围,标识颜色采取较为醒目的冷色或暖色,可以增加就医导向流程安排与提示性,避免单一的空间环境缺乏有效辨识,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④其他设计
㈠标识设计
采用易懂的标识设计方案,使多数利用者能容易的找到各自的目的地。
㈡通用设计
能被所有人使用的设计,对为患者有疾病及行动不便的人服务的医疗设施来说,是重要的主体。
㈢安全设计
创建将医院内存在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的建筑环境的同时,准备紧急时对策,实现安全安心的医院设施计划。
总结
你期待的医院什么样子的?见过欧美那些高大上的医院,是不是本身病患就好了一大半呢?我们对待每个细节的考量,都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我们的医院也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伴随国家的进步,也让这些花园式、绿色的、高性能的、人性化的、智能化的、地标性的医院慢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