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卫计委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天津市妇女儿童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情况进行介绍。自2016年6月1日本市启动儿科医联体建设一年来,通过天津市、区两级儿童医疗机构上下联动,不断强化基层儿科医疗质量。下一步,天津市还将增加儿科医联体覆盖区域数量,强化信息化手段探索绿色通道、号源分配制度等,实现天津市儿科资源横向利用最大化。

天津市通过统筹规划,不断完善儿童保健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儿科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一年来,天津市儿童医院与7个区级医院建成儿科医疗联合体,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与9家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建立先心病专病医联体。医疗机构与120急救中心建立儿童疾病抢救绿色通道,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的无缝对接。医疗机构上下联动,不断提升基层儿科医疗质量。

天津首个儿科医疗联合体

2016年6月1日,天津市儿童医院分别与天津市河西区康复医院(大营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西区桃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西区友谊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辰区妇儿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东丽医院、咸水沽医院和宝坻区妇产医院等七家区属医疗机构建立了儿科医疗联合体,让患儿在家门口就能预约儿童医院相关专科门诊的专家号,享受到儿童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1、儿童医院选派包括临床、护理、药学、检验和影像等专家定期到各医院巡讲;派驻高年资儿内科副主任医生担任部分医院儿科主诊医师,派驻高年资儿内科主治医生到部分医院协助临床工作;各个成员单位也将选派临床医务人员到儿童医院进修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2、各医院附近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以逐步得到与儿童医院技术水平几近相当的诊疗,且能购买到儿童医院的院内制剂。

3、儿童医院将为各医院接诊的儿童意外伤害和危重症患儿提供绿色通道,减少中转和就诊等候时间。

4、医联体还将借助“互联网+儿科医疗”,落实各个成员单位之间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医学检验互认、医学影像互传等信息化管理。

天津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常诚介绍说:“我们一共派遣了十五个人次的主治大夫、副主任医师到医联体单位,实地看门诊、病房查房、收治病人、带教培训当地的医护人员。今年我们根据天津市地域面积,蓟州、武清、西青、滨海新区、和平区再增加四到五个区的二级医疗机构。”

下一步,天津市还将提升儿科医联体信息化水平,预计在秋冬季疾病高峰到来前完成系统建设,并覆盖全部儿科医联体机构。同时,还将探索绿色通道、号源优先分配等机制,解决看病难、挂号难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儿童医院解决疑难重危救治的优势,促进全市儿科资源利用更加优化、合理。

常诚说:“对号源的分配是吸引基层儿科医疗机构的大夫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有些疾病治疗比较困难,后面有强大的儿童医院的团队在支撑他。随时可以把重的、急的病人通过绿色通道、通过号源分配引导。家属可以直接去儿童医院,已经给约好了,更方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