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用地面积:94800㎡ 

总建筑面积:225000㎡ 

床位数量:1500床 

建设时间:2010年- 2014年11月 

项目投资:10亿(含设备) 

获得奖项:北京市建委“结构长城杯”金质奖

医院。

医院坐落于亚洲最大社区北京昌平区天通苑地区,占地94900㎡

医院。

医院。

一期建设平面布局图及图纸,包含医疗大楼、综合楼、行政及动力中心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由台塑关系企业捐建,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研究、预防及康复于一体的非营利性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地区,占地面积94900㎡,总建筑面积225000㎡,规划床位1500床。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共3栋楼,包括医疗大楼、综合楼和行政及动力中心楼,二期工程为专科楼和科研楼,建筑面积约为9万余平方米。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建设,没有采用目前流行的三段式建筑布局,没有大面积的建设用地,亦没有使用高大上的建筑材料,更没有“惊艳”的造型,甚至在住院楼内没有为医生设置办公室!但最终呈现出的却是宽广的院前广场、功能齐备的科室、最高效的流线,整体贯穿着鲜明的“长庚”特色——简洁、高效,以“患者”为中心。

医院。

北连天通苑地铁站的门诊主入口,即医院正门

医院。

西临立汤路的急诊专门入口,为急重症患者争取时间

医院。

东南方向的住院部入口可直达一层中间的住院中心

很多业内资深人士说:“想参观长庚医院?不必去台湾了,来北京清华长庚即可,绝对是同一理念、同一布局、同一流程,一模一样。”这样一来,不得不深入了解下清华长庚医院的建筑设计了。

一、设计理念源远流长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建筑设计秉承了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设计理念,采用集中式、经济型的建筑风格,进行了人性化的空间布局和高效率的刘先设置。

医院。

结合台湾长庚医院与清华大学的风格,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以台湾长庚医院为模板,以红色涂料作为外立面主色调,形成温馨、亲切的就医环境.

1、以台湾长庚医院为“母版”

医院。

台湾长庚医院

他别值得一提的是,医院的设计基本以长庚医院为“母版”,全部出自“长庚团队”之手。经过几十年的医院建设的积累,长庚医院已经培养出自己的设计团队,所有长庚医院的建设,全部自己“出品”,从建筑模式、工艺流程、室内设计、设施配备,均来自长庚独有的一套体系和标准。比如,流程如何设计才能是就医者最高效地完成就医?诊室面积多大才是适合医生和患者使用的?诊室内的设施如何摆放才最能满足医生的需求?这些标准体系都是经过团队三十几年的精心研究和实践而得。

2、空间叠加的板块式设计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按照内外科进行空间规划,遵从发展整合式医疗的理念,将相关科室集中在一起,方便围绕患者进行联合诊疗。在尊重医学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医院一改传统该大型医院医疗专业分工过细的现状,针对当今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瞄准对人们影响最大的疾病,组建了肝胆中心、心脏中心、神经中心、肿瘤中心等,搭建以疾病为中心、整体治疗为特点的整合型医疗模式,以确保医疗诊断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为患者的医疗安全提供更高的保证,提升患者的治愈和康复水准,是医护人员围绕患者转。

清华风格的红砖建筑。

清华风格的红砖建筑

所有的门急诊、检查区域被集中设置在医疗大楼的地下一层到地上三层。每层面积约为9000多平方米,本着垂直距离比横向距离短的理念,设计中采取了空间叠加的形式,并依据科室的门诊量及相关性规划各科的位置。

3、追求高效的就医流程

医院。

造型上,在正方形的建筑上铺设了L型的住院楼,利用了简单的几何原理完成复杂的医疗功能建筑

与国内一般的医院空间规划有所不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医疗大楼整合了门诊、急诊、住院三大功能,是就医者的所有医疗行为在一栋楼内解决,以求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诊疗流线。

医院。

医疗大楼整合了门诊、急诊、住院三大功能,使就医者的所有医疗行为在一栋楼内解决 医院内的很多流线设计,甚至包括饮水机、卫生间的位置摆放,均经过详细研究,这恰恰也是当时长庚医院的一个理念,将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起,使患者在最短的距离内完成全部的就诊行程。对于患者来说,享受到便捷、温暖和关爱,是一项“福利”,对于医院的规划来说则是“匠心独具”。

二、高度集中式的主楼设计

医院。

正门进入,右手边是挂号缴费区,挂号、复印病历、咨询等功能都集结在这里,实现“通柜式”服务

医疗搂的整体造型是在正方体的建筑上铺设了L型的住院楼,利用了简单的几何原理完成复杂的医疗功能建筑。医疗流线秉承患者就诊行程最短最方便的原则,纵向以检查科为中心围绕展开,横向以人流及患者需求为主,分层布置,形成了楼内灵活变动的科室设置以及消失得分诊台、医生办公室等极具特色的设计。 1、结合“长庚”与“清华”风格的外立面设计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延续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经济型的建筑风格,外立面没有瓷砖、没有马赛克,只有淡红和灰白色相间的涂料涂刷,同时风格也基本继承了清华校园的核心空间——“红区”,即以红砖建筑围合形成宜人的空间环境。因此结合两者的风格,医院以红色作为立面主色调,形成温馨、亲切的就一环境。 2、高度集中式的主楼设计 医疗楼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主楼,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采用高度集中式设计,不仅涵盖门诊医技,更综合了住院检查、手术等功能。医疗楼的一层至四层整体造型呈现为一个正方体,以中间一点为核心切割出不同的医疗板块,正方体的东南角主要为交通核功能,五到十三层类似一个“L”型结构,分为东楼和南楼,每层结构设计均相同,犹如积木搭起来般,整齐有序。 医疗楼内对科室位置也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如门诊需求量最大的妇科、儿科、呼吸内科被安排在一层,免去患者上下楼奔波;放射科被安排在二层,位于急诊科的正上方,也是整个门诊区的核心位置,对于医院来说,这样的空间设置较为少见,却方便就医者以平均最短的距离从各科室到放射科进行检查。急诊科垂直上方的三层是检验科与病理科,方便检验和分析;四层是手术室;门诊区通过17部电梯、2部扶梯、12个楼梯,实现人员的上下快捷流动。

(1)共享与独立并重的首层设计

医院。

首层科室布局图

医疗楼的一层设置十分有特色,除了常规的挂号、收费、住院、门诊、急诊、取药外,更加鲜明的特点就是共享与独立并重。其中,检查科室的最短距离共享、各个功能区的过渡空间共享与急诊科内的独立交通、儿科的独立收费形成对比,在一个平面内充分考虑患者的就医感受,极大地挖掘了使用潜力,做到“能在一层楼内解决的,决不上二层,能在二层解决的,决不上三层”,以建筑设计疏导人流,营造最优化的就诊环境。 一层的正中间是抽血柜台与超声科中心,很多科室都需要使用超声设备,因此设于中间位置,与其他任一科室的最远直线距离不超过100m,流线距离不超过200m,方便了所有就医者。

医院。

没有独立住院大厅的住院中心相对收费处与住院入口距离较近,极大地节省患者时间和精力

抽血柜台与超声科中心的旁边设置儿科门急诊,不仅有专设的儿科入口,更有单独设置的急诊柜台、挂号和缴费窗口及发药柜台,基本“一站式”即可完成儿科所有门急诊手续。同时,一层的西北角设置皮肤整形科门诊与妇产科门诊,将“优待”给予需要关爱的妇女儿童患者,相当于在一块不到200㎡的区域,几乎解决了输液、检验、付款、取药等所有项目,以最短的流线、最方便的设置为妇女儿童患者提供最具人性化的服务。 呼吸内科与门诊检查室设置在一层的东北方向,此门诊区域主要治疗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小病”患者无需入院奔走于各楼层之间,这样的设计既满足治疗需求,又节省了时间。

(2)空间与资源高度共享的二层设计

医院。

二层设科室共享公共等候厅,将人流规划至此,减少人员流动,避免打扰其他患者就诊

医疗楼的二层西面为内镜中心、外科系列门诊,东面为神经内外科、心脏门诊及检查区,南面为放射诊断区,中间为多个科室共享的公共等候厅,可将人流汇聚至此,减少人员流动,避免打扰其他患者就诊。等候区内的患者根据电子叫号系统的广播,依号问诊,有序进行。同时为兼顾外科、骨科等需要透视的科室,将放射科与其同层设置。

医院。

二层放射科位于急诊科的正上方,也是整个门诊区的核心位置,方便就医者以平均最短的距离到达

为方便患者检查和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医院打破常规的放射科布局模式,将放射科设于二层中心位置。由于放射设备重量普遍较大对楼层建筑承重有很高的要求,为保证设备空间的安全性、科学性,医院不惜为此多增加上百万元建设资金。此外,在该层还设置了连接行政楼的通道,方便后勤人员进行检修、巡查等工作。

医院。

二层西面为内镜中心、外科系列门诊,东面为神经内外科、心脏门诊及检查区,南面为放射诊断区

(3)功能分明的三层、四层设计 三层包含口腔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门诊、康复科门诊及治疗区、内科加护病房、洗肾、VIP自费中心、临床病理及解剖病理科。其中康复科室的面积较大,这与长庚医院的就诊理念息息相关,医院认为康复是医疗的一个重要补充,尤其术后患者必须进行康复才能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优,降低复发概率。三层的人流量相对一层二层较少,为患者营造了良好安静的就诊空间。 四层基本为手术区,包含手术室、麻醉恢复室、手术供应室、产房、外科ICU,该区域更加安静。直接连接五层以上的住院区域,方便术后患者直接转运病房。 (4)标准化的五层至十三层设计

医院。

五到十三层住院部平面类似一个“L”型结构,分为东楼和南楼,每层结构设计均相同

L型建筑造型,形成两翼为病房区、中间为交通核的布局。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主楼的五层至十三层主要为住院区域,病区采取双通道设置,两侧病房均能接触到良好采光,中间部分为护理站以及护理空间。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常规配置的医生办公室在此没有保留,但却设计了大面积的护理站,这也是与台湾长庚医院完全一致的设计理念——将空间给予最应该使用的人。比如,医生大多在出门诊,或者在病房时负责查房,如果医生需要处理文件,可以在护士站里进行,以此也增进了医护人员的交流。而护理人员则是“常驻”人群,需要特别关爱,应该给予舒适的空间。

19.jpg

病区采取双通道设置,中间部分为护理空间

医院的病房分为4种类型,即VIP病房、头等病房、标准病房、正负压病房。其中标准病房可依业务量弹性调整2~3床配置。总计有3人房251间、双人房8间、单人房39间、特需病房19间,床位共830张,一般病房38㎡/间,VIP病房70㎡/间。每一层均设置两间VIP病房,紧邻交通核。设置访客电梯、医疗梯、污衣物梯、后勤梯,将人流物流及感控动线做适当区分可避免交叉感染。特需病房设置于最高楼层。 病床的配置结合医疗作业的连贯性,例如产科、儿科病房与产婴部垂直对应、骨科神经内外科、整形科与康复科相邻等,采用邻近配置可增进医疗照会、转床及后续康复治疗支持系统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