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医改、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与经济监管,本月起北京市119家市区两级的公立医院将开始经济管理绩效考评,大型医疗设备的服务量、固定资产服务量等首次纳入了医院考评范围。考评每月一次,结果将影响到医院的财政补助、职工工资总额以及院长任免、奖惩等,同时还将为医疗行为监督提供线索。

诸如“百万人力成本服务量”、“百万固定资产服务量”、“百万专用设备服务量”等首次纳入了医院绩效考评体系,反映每百万元人力成本、固定资产、专业设备所提供的服务量,这些都是公立医院最主要的公共资源。服务量由高到低排名,排名靠前得分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专业设备使用得越多越好。除了上述三项指标,纳入考评的还有门急诊次均费用、出院病人例均费用等,为了控制患者的治疗成本,这些指标则是越低得分越高。

“如果同级同类的两家医院,在同样难度的疾病诊疗,没有特殊情况下,却有着较大的费用差距,那么这其中很有可能出现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说,医改后,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带来了部分医疗行为的变化。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规范的医疗行为?这些变化都可以体现在医院经济管理绩效上。例如,取消药品加成后,是否会有医院替代性地加大耗材的使用,来增加经济收入,设定的指标都可以测量出这些行为的影响。通过经济管理绩效考核发现医疗行为不规范的线索,将转交给医政部门进行进一步核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