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建设项目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2017年5月23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在该项目建设工地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主体封顶仪式,比计划工期提前7个月。
广西住建厅副厅长杨绿峰,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尤剑鹏,校长唐农,副书记杨连招,副校长罗伟生、吴琪俊、庞宇舟、戴铭,总会计师何刚亮,副厅级调研员李培春,学校各单位、部门相关负责人,施工方、承建方等出席封顶仪式。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概况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壮医医院)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重大公益性项目。医院以壮瑶医药为特色,中医药为基础,现代诊疗技术为保障,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壮瑶医成教培训、特色制剂、民族医药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为一体的非盈利性公立三级甲等综合性民族医医院。努力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壮瑶医药特色的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现代化、国际化区域医疗中心。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建筑总面积达18.7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5.56亿元。医院由医疗用房、博物馆、壮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壮瑶医学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壮瑶民族药研发中心等组成。设床位1000张,计划于2018年10月投入使用。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对自身定位十分清晰:是综合性民族医医院,也是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一所国际性民族医医院。“以东盟为突破口,让壮瑶医药走出国门”,是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远大抱负,更是广西5500万人民特别是2000多万少数民族的“鸿鹄之志”。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将加大壮瑶民族医药理论技法的收集、挖掘、研究,加强壮瑶民族医技法的标准化建设;促进壮瑶民族医与中医、现代医学融合并向各科渗透,最终形成壮瑶民族医人员有专长有特长、中医与西医人员人人会用壮瑶民族医的格局。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别具一格的地方还在于,将建近8000㎡的民族医诊疗区。
自2015年8月获批立项以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就备受各界关注。不单因为他是献礼工程,也因为他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手笔之作——是全国政府投入最大、建筑面积最大的民族医院。
该院医院坐享全维度交通网络——地铁3号线(预计2019年开通)、规划中BRT将在医院门口设立换乘站点;8座大桥互通南北,可以迅速通达南宁各城区;新区规划建设南钦高铁五象南站,这意味着从医院到机场和高铁站,20分钟即可到达,与区内其他城市及区外城市往来无碍。
外形介绍
外形上,整座建筑方圆结合,在医疗建筑中颇为罕见。同时,融合了不少民族元素,但又不失现代化风范。无论脚下的大理石、中心的绿化带,还是两侧的灯柱,壮锦“四结纹”元素随处可见。
整个项目依地势而建北高南低,从住院楼内往外看,既可抬眼远眺五象湖美景,还可俯视欣赏院内园林景观。绿色建筑理念的引入,首座花园式的三甲医院诞生在即。
硬件设施
高压氧舱
核磁共振仪
256排CT3.0T核磁共振、30个仓位的高压氧舱、C型臂DSA血管造影机、DR数字化X光机等还有中医、民族医的治疗辅助仪器,以及其他专业所需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