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主办,筑医台与医疗PPP发展促进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医疗PPP发展论坛”在北京天健宾馆拉开序幕。
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资金监管中心高级经济师黄发强以“国有企业医疗机构改革政策解读及实务”为主题,对国有企业改制和企业医院改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一、国企医院改制现状
在国有企业持续深化改革背景下,受限于母体公司及体制因素,国企医院几乎错过了过去十年医疗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尽管收入、规模有所增长,但人员流失严重,硬件水平跟不上,在医疗市场上存在着被边缘的风险。新一轮医改背景下,政府办公立医院获得了巨大的资金投入,硬、软件水平提升,服务量与床位规模占到全国医疗市场的绝大份额,相形之下,国企医院整体呈现弱势。供给侧改革,在相当比例母体企业经济效益下行的形势下,剥离企业医院在政策层面已一锤定音。
二、国企医院改制的问题及困难
1、问题
①病源减少。
②分级诊疗政策指引下,各级公立医院抱团发展导致企业医院被边缘化。
③企业主体业务调整、母体企业搬迁导致的周边人口流失和随之而来的医疗需求降低。
④公立医院系统内部专业人员流失严重,人才资源不足。
⑤少数企业职工医保未转地方,由于此前职工医保费用由母体企业相关部门收取,若母体企业未如期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就会出现特殊的“医保欠费”情况。
2、困难
①对未经改制的医院而言,公立医院改革中实施的药品零差价蔓延而至,导致收入下降,公立医院收入亏损的弥补渠道,企业医院却并不具备。
②人才引进、职工待遇提升、激励机制等也受制于母体企业。
③有母体企业对下属医院的财务实施收支两条线,这就存在占款、拖欠工资的情况。
④对经历过一次改制的医院来说,一次改制变职工部分或全部持股后,母体企业基于资产安全考虑,对再投入十分谨慎,医院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⑤国企医院职工身份、现行政策限制、国有资产流失等。
三、国企医院改制的操作要点
1、医院目的选择
我国目前存在数量庞大的企业医院,这些企业医院不管是在地理位置、规模大小、发展状况等各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国有企业医院都适合改制操作,所以选择一个适合的医院就成了社会资本进入的第一步工作。
2、尽职调查医院情况
在选择好医院目标之后,要对医院进行详细的调研,撰写包括医院简介、医院规模、科室及人员情况、近年来业务收入和盈亏情况、医院资产财务情况、医院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判断等内容在内的医院情况尽职调查报告。
3、国企医院资产评估和产权确定
资产是社会资本最看重的内容,也是确定合作模式后用以协商价格的主要依据。对于国企医院国有资产的评估有一套流程和标准,社会资本方需要聘用专业财务和法律的团队参与评估,在评估过程中要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对于医院错综复杂的资产要明晰其产权特征。
4、确定医院改制的模式和资本合作框架并形成最终方案
这一步在医院改制过程中也是比较关键的一步,一个好的模式和框架可以助力国企医院的改制成功。
5、改制方案得到职工大会和国资委或相关主管部门的通过
改制方案需要提交到职工大会上,由全体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改制方案,职工可就方案中的内容提出质询和修改意见,并最终进行表决,只有得到大多数的同意才能通过,同时还需要主管部门、国资部门的审批。
6、注意的事项
①在产权结构设置方面:改制方案和商业模式设计要兼顾政府、社会资本、医院等的利益诉求。如何最大效度地平衡、保障医院、社会资本、 政府的利益,都是三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各相关方的利益诉求,设计合适的交易结构。
②在员工安置方面:首先,保证整体工资水平不降低,不侵害职工利益;其次,实施业绩奖励;最后,围绕核心管理层及医生进行股权激励。
③在企业医院与母体企业关系的协调方面:要实现公司化治理和运营,就需要为土地证、房产证的补办设置一定缓冲期,也可以与医院约定在缓冲时间内以租赁等方式灵活处理。后续要保持与母体企业的交易,既要推动医院与母体企业完成交割,同时也要力促母体企业职工体检合约等合作关系的延续。
④在医院发展规划方面:为医院发展制定全面、系统的发展规划,包括医院定位、学科发展等。
⑤在厘清利益相关方和阻碍因素方面:让在职员工股东、非在职员工股东、非股东职工之间利益取得平衡,同时提升地方政府和周边群众对医院的接受度。
⑥在职工身份问题方面,企业医院职工是在编人员,干部属于行政级别,原则上改制后应该是“社会人”,所以需要设计一套有效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企业医院的改制路径
1、移交地方政府或院校
从目前改革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医院在移交给地方政府的时候,面临地方政府或院校愿不愿意接收的问题,只有极少数企业医院被政府接收成为享受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比如: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2、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中,对于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所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国有企业医院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企业医院的自我发展
对于一些经营较好的企业医院,尤其是拥有较多企业医院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来说,由于旗下医院众多、资产总额较高,还有部分优质医疗资源,不甘心将其轻易放弃。对于此类国有企业来说,既有利于盘活与提高资产利用率,也可以顺势进入医疗健康产业,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比如: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国际医药卫生公司等。
4、改制重组
企业医院改制为股份制医院,做到引入资金的同时也要引进技术与管理机制。董事会领导下的股份制组织形式,实行企业化运作。比如:武汉市普仁医院。
5、被并购
上市公司、投资基金、医院集团等各类机构来帮助企业医院升级改造。但这些机构普遍缺乏医院管理及资源输出能力,医院发展更多依靠现有团队,医院的诊疗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将是路漫漫。
6.被托管
企业医院的母体企业不愿放弃对医院的控制权和产权或医院职工抵制,但医院自身又缺乏经营管理能力,这种状态下只能引进专业的医院管理公司或是大型医院委托管理。
7.关停并转
拓展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医供体渠道,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解决目前结构上的不合理问题。
8.加入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医供体
2017年医改重点十项工作中,第一项就是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试点建设。医联体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在城市建设医疗集团,二是在县域内建设医供体,三是跨省域组建专科联盟,四是边远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