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认证是一个严谨的体系,其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机构评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

第五版JCI标准涵盖287个标准,共计1146个衡量要素。标准要求医院的管理制度要建立在标准之上,医生,护士,管理者要有授权,所有员工要有岗位考核与绩效评价,通过医院的制度建设,规范的医疗流程以及质量的持续改进措施,保障病人的医疗安全。

医院的目标应当是: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满足其健康需求的服务,协调各服务流程,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的利用医疗资源。从而降低风险,保证安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这正是JCI核心内容-—"质量、安全、服务"。“做病人感受最好的医院”应如何达成目标呢?

首先,要正确识别患者,医院制定了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在做任何一项评估和给药、检验、检查、治疗、输血、手术、处置等各项操作前均要核查病人。至少两种辨识方式,反问式核对病人姓名及出生日期。正确识别患者身份贯穿于病人就诊的全过程,入院时给予病人佩戴腕带,腕带上的资料需依据病历首页记录病人姓名、出生日期。佩戴前双人核对,患者及家属参与安全管理。确认无误后佩戴腕带。一般病人佩戴粉色腕带,有跌倒风险的病人佩戴黄色腕带,药物及食物过敏的病人佩戴红色腕带,病人潜在风险一目了然。

其次,准确评估病人。有效的病人评估能帮助医务人员做出病人是否需要急诊、择期或计划治疗的决定,甚至当患者的病情变化时,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病人评估是住院部、门诊及诊所中进行的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

为确保医务人员对病人及时准确的评估,制定出适合于病人的诊疗护理方案,医院可制定病人《评估管理流程》,要求门诊及临床各科医生、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对病人进行评估时必须遵循。在制定《评估管理流程》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评估标准中界定范围,对于门诊病人,急诊病人,住院病人要做好评估再评估,手术病人要做到术前评估、手术评估、麻醉评估、镇静评估、麻醉恢复室评估、出院评估等。

第二,病历书写和病人评估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医护人员必须负责对在其职责范围内的病人进行评估。不具备资格的医护人员可以在有资格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病人评估,其书写的医疗文件必须经有资格人员的审核和签名。

第三,界定评估的内容。

1、门诊评估的内容包括:病人到达的时间、生命体征评估、疼痛评估、营养评估、就诊科别、跌倒风险等,并有签名。医生在病人初次就诊时记录书写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就诊时间、主诉、现病史、根据主诉、现病史提供的线索,对诊断有意义的相关体征、诊断、治疗意见、疼痛评估及处理情况、健康教育、随诊计划和医生签名等。

2、急诊及住院病人护理初始评估包括对每一位病人的生理、社会、身体、疼痛、心理、跌倒风险、营养、功能、接受健康教育能力、出院计划。患者一旦被护理评估筛查确定为高危、疼痛、特殊人群、有营养问题者、跌倒高风险病人、活动能力障碍或存在肢体瘫痪时,护士会及时报告主管医生。主管医生要认真了解初始护理评估单中的内容,并签名确认,制定详细的宣教及健康教育计划。

3、护士对住院病人的再评估记录在《住院患者护理再评估单》,内容应包括:病人的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病人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的判断与分析、判断治疗决策是否恰当、治疗方案对患者是否合适、治疗效果是否满意、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如何、诊断是否需要修正、病人疼痛是否得到控制或改善、病情发展变化情况、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情况的评估、患者的下一步诊疗安排、与患者及家属谈话的背景及具体内容、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患者是否符合出院标准、患者康复情况等。

4、住院择期手术术前评估:所有住院择期手术的病人,在术前都要按照《住院患者术前手术评估表》的项目要求进行术前评估,其中包括患者的医疗,身体,心理,精神/文化和出院需求。术前评估通过手术评估了解病人术前准备是否充分、术前检查是否齐全、所有结果是否回报、是否适合手术。所有病人进行手术前必须有必要的检验检查结果、手术计划和术前诊断以及患者出院后的潜在需求记录于病历。手术室巡回护士应提前一天到病房探访次日手术的病人,填写《青岛莲池妇婴医院手术室术前访视单及术后回访》,其内容包括术前诊断、手术名称、生命体征、身体、心理、术前健康宣教、疼痛、等评估并记录。

5、麻醉评估由麻醉医生在麻醉前24小时内进行。麻醉医生要在麻醉谈话前完成,填写在《手术麻醉前评估及再评估记录单》中,手术或操作期间麻醉医生要在手术或操作床旁认真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严格按流程进行操作,并将生命体征、病情及处理情况记录在《麻醉记录单》或《辅助镇静前评估、治疗记录单》中。

6、疼痛评估:对所有门、急诊、住院病人、新生儿及进行过有创性诊疗操作后的病人都要进行疼痛的初筛评估,疼痛的评估和处理按照《疼痛控制管理规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