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概念来看,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PPP模式主要是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提供服务,主要集中在纯公共领域、准公共领域。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且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涉及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的PPP项目2822个,投资总需求5.13万亿,主要包括:大桥、港口、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公共停车场、轨道交通、铁路、综合管廊、供热、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保障性租房、水利水务、公园绿地、文化体育、旅游、教育、养老、医疗等领域。不同领域、不同特点、不同技术要求的项目,对于不同属性的社会资本,其投资机会也不尽相同。

医疗PPP作为PPP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备受瞩目,逐步成为投资领域“宠儿”。从2016年10月12日,财政部网站披露《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该文件是财政部首次提出统筹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深化PPP改革工作的思路,到2017年3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提出制定社会力量进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具体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评估办法,新增服务和产品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引导社会资本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教育机构、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建设运营,开展PPP项目示范。医疗PPP发展步入正轨,取得政策全面支持。

那发展医疗PPP有着怎样不可替代的作用或好处,不但取得政府政策加持并能得到民间资本认可?从目前来看,发展医疗PPP主要有四点优势:

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过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者,从而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政府压力。

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用私营部门来提供资产和服务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私营部门参与项目还能推动在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管理过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办事效率,传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经验。

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突破重重限制,应用范围广泛。该模式突破了引入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组织机构的多种限制,可适用于城市供热等各类市政公用事业及道路、铁路、机场、医院、学校等等。

从行业集中度看,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片区开发、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旅游、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政府基础设施和其他19个一级行业。

在众多领域中,医疗产业的开放已是大势所趋。特别是自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方案,为我国医疗PPP“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机遇。抓住机遇推动我国医疗PPP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健康服务和产品的供给,促进健康服务模式和医疗产品技术创新,同时还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释放和拉动消费需求,促进服务贸易增长,为构筑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做出重要贡献。

总之,从数据来看,自PPP项目问世至今,国内统计入库的PPP项目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到目前为止,医疗卫生领域PPP项目433个,投资额高达1851亿元。医疗PPP已经处于资本涌入的重要风口,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先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