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出台《辽宁省2017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提出年底前取消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科医院或儿科门诊除外)门诊静脉输液,急诊和日间手术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采取静脉输液治疗。
据介绍,辽宁省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重点工作还包括: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分时段预约诊疗。鼓励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开展预约诊疗后患者评价工作,将患者评价与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挂钩。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进实名制就医。推进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试点工作,优化诊疗服务流程。在优质护理方面,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此外,今年该省三级医院和50%的二级医院要加入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2018年年底前,该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全部纳入。
为啥要取消?公认最危险给药方式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本是基本的医学常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然而在国内的许多医院里,输液往往成了“最简单快捷”的首选给药方式和治疗常态,早在2009年就有数据显示,每个中国人1年里挂8个吊瓶,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
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而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可能导致的栓塞、肉芽肿危害等则又是缓慢的、长期的发生过程,可引起组织损伤、器官病理改变甚至死亡。
过度输液还会导致患者严重的耐药性,抗菌药物的滥用增加了耐药细菌的产生,甚至最终演变为令人谈之色变的“超级细菌”。
国内其他地方啥情况?多个省份已限制
目前江苏、浙江、山西、内蒙古、四川等省份已出台措施限制门诊输液。
据了解,2015年江苏省卫计委提出2016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江苏省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叫停门诊输液的省份。
儿科为何不禁?儿童体质比较特殊
即使是取消门诊输液的地方,很多医院儿科、急诊并不包括在内。因为儿童情况比较特殊,体液在身体所占比重比较大,对体液流失反应比较敏感,儿童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较大。如果孩子是腹泻、脱水,不能及时输液,那么可能会引发其他病症。
另外,儿童的体质以及免疫力不如成年人,病情发展迅速,一个感冒往往可能迅速转为肺炎,需要快速控制病情。同时,儿童不像成人会比较“安静”的吞服口服药,一些小孩服用药物会因为剂型的原因不便服用,还有的儿童刚吃进去就吐出来,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在门诊保留输液,有一定的合理性。
哪些病不需要输液?年轻人小感冒多喝水
据专家介绍,门急诊最常见的两种病:感冒和腹泻。体温在38℃左右的感冒,尤其是年轻人,一般不需要输液,医生会建议病人多喝开水多休息;程度较轻的腹泻也是不建议输液,如果是小孩子,医生也是首先建议服用有补液效果的口服药。不过,每个病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具体要不要输液还是要看具体指征,医生会做出判断。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曾经公布过一份“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比如像急性鼻炎、急性单纯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轻度结肠炎、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小儿手足口病(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功血)等常见病一般不建议输液。
------------------------------------
CHCC2017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将于5月20日——23日在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涵盖超过60场专业论坛,聚合全行业资源,广泛覆盖医建领域全产业链,涵盖战略发展、体制转型、新兴投资、前沿设计、基建管理、运营提升、专项工程、医技空间、学科空间、跨界融合、医院专场等11大版块,邀请350位行业顶级专家带来最新深度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