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表示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

 会议确定:

一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和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专业机构,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门诊部等跨省市连锁经营。吸引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兴办高水平医疗机构。

二要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连锁经营医疗机构可由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医师区域注册,促进有序流动和多点执业。

三要围绕提高社会办医服务质量,探索包容而有效的审慎监管方式。严厉打击租借执业证照开业、承包科室、虚假广告、非法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

会议提出,要促进健康、旅游、养老等深度融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开发高端医疗、中医保健、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产品,加快培育和发展健康旅游市场。

国家层面支持社会办医的文件不断,民营医院迎重大机遇

近两年国家层面支持社会办医的文件不断,2016年8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称将严格调控公立医院总体规模和单体规模,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和地点限制等。

同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创造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提出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更是提出多项发展指标,包括到2020年,社会办医院床位占医院床位总数的比重将由2015年的19.4%提升至30%以上。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而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也提出,促进医生自由流动,医生有望从单位人转为自由人。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民营医院的数量近年持续增加,不过市场占有率仍不高。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9.0万个,医院2.8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871个,民营医院15470个,民营医院占比约55%。

权威人士认为,新办法的实施将增强医生的“流动性”,有利于民营和基层医疗机构获得更优质的医生资源,提升诊疗能力。尤其是以“医生集团”为代表、对多点执业政策依赖性强的商业模式,将迎来极佳的发展良机。

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强调,要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连锁经营医疗机构可由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

 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多点执业进程缓慢只是社会资本办医难题中的一个小问题,推动社会资本办医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权威人士表示。

2006到2015年,中国的民营医院数量从4150家增加到14518家,10年间数量增长了10368家,年均复合增长率13.3%,民营医院总数已超过公立医院,占到全国医院总数的52.7%。

但另一方面,按照《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设定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1.5张,而2013年的实际数据为0.52张,离预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权威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对于当地卫生资源的规划布局主要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一般很难为社会资本办医预留空间,社会办医力量因此会面临土地使用等难题。因此,鼓励社会办医,相关配套政策的跟进尤显重要。


------------------------------------

CHCC2017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将于5月20日——23日在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涵盖超过60场专业论坛,聚合全行业资源,广泛覆盖医建领域全产业链,涵盖战略发展、体制转型、新兴投资、前沿设计、基建管理、运营提升、专项工程、医技空间、学科空间、跨界融合、医院专场等11大版块,邀请350位行业顶级专家带来最新深度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