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群力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
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医院都是典型的以巨大的能源消耗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的状态。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医院也将迎来后工业社会的升级换代。
互联网时代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面对诸多变数,必须跳出职业的视角,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梳理,才能发现社会进步引发的策动力、医疗事业发展的变化因子,以及医院可能存在的发展路径。
医院门诊空间的比例会有所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也普遍增强。医院由传统的单纯治疗疾病的场所悄悄地演变发展出了维护身体健康的功能。“大健康”不仅是概念,也包括对人们健康管理的实体,许多医院增加的体检中心就是很好的说明。而且在今后,随着管理对象的广泛覆盖,这部分功能还将继续扩大。尽管预约就诊模式的推广可以减少医院的拥挤和等候,但这部分节约出的空间很快被“大健康”填满并溢出。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医生多点执业也成为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低层级医院会对门诊空间做适量的补充,以容纳多点执业医生的空间分布。基于健康大数据的管理和互联网远程同步,医疗机构的连锁化管理,驻场空间的商业化租赁,需要门诊的辐射力对全社会实现细密分布的覆盖。很显然,我们对门诊空间还有很大的未完成量。
住院空间在总比例上会减少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医务人员的最大作用,对高附加价值的医疗装备集约利用,传统的住院阶段会进一步细化和分离。由于医疗风险和资源利用程度差别较大,观察治疗和康复休养渐渐演化成两个阶段,使康复休养不再成为医院的重要板块,有可能渐渐脱离医院主体核心,交由康复医院或社会机构承接。最典型的是大量的慢性病及老年病的康复,可以转移给有资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解决。
由于医疗保险制度的普及和深化,保险监督的约束越来越强,患者的住院周期也会明显缩短,这是从经济学角度对医疗资源的珍惜和尊重。另外,随着家庭病床的逐渐推广,“郎中上门”的暖心旧景会重新出现。相对来说,住院空间所占比重会比原来人们设想的要小。
集约化独立医技中心均衡医疗资源分布
传统医院拥有完整的医技功能,有着医院本身的使用要求和便利,特别是对于大型综合医院来说,大型影像诊断中心和手术部尤其重要和必要。但这种模式也有自身的缺陷:利用水平参差不一,规范标准不高;投入较大,更新迟缓,缺乏持续动力;集中在中心城市,不便于人们的日常利用。而集约化的独立医技中心的出现,将弥补这些不足。加之远程医疗技术的日臻成熟,高标准、高效率、高迭代的医技中心将在精细化投资支持下应运而生。独立医技中心将以便利与共享化、分散与标准化、连锁与统一化的价值核心,扩展出新的补充模式。
医院建筑的发展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增加过程,而是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发展生态而自我生长、自我修复、不断进化的过程。当然,医院也不应该是修补不停的工地,无休无止地暴露着令人不悦的建设活动。建筑师面对这样复杂而苛刻的局面,该有自己跨越当下的研究。
(编辑:马志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