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郝晓塞

郝晓塞 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委员

谁是医疗建筑师的客户?作为一名医疗建筑师,我的客户非常复杂,我认为支付设计费的业主、使用我所设计建筑的人群、我所在的设计团队都是我的客户,我对他们乃至于我自己都要保持忠诚。而要想把医院设计好,医疗建筑师与业主之间的沟通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效忠的“客户”群体越多,潜在的利益冲突也就越多——比如,业主的个人偏好与自己的职业理想有时会发生冲突,诊疗流程和后勤安防管理也可能会有冲突,医疗建筑师与业主之间必然会发生各种状况,因而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故事。

业主不同,故事各异

业主性格不同,故事的色调不同。有些经历令我心生暖意,激励我更加敬业与坚守。例如在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曾有一位业主善意提醒,指出我的不足,并帮助我提升。他对我说:“你的专业意见说得非常好。但是有个小建议,你不妨多留意一下总建筑师的发言技巧,看看她是如何摆明观点并使对方更乐意接受的。”不仅如此,在项目结束的若干年后,他还寄来了印着医院照片的明信片,上书“请你留好你的作品”。

但是,也有些业主的态度则令人心灰意冷,甚至萌生“退意”。当年,同样面对初出茅庐的我,某位业主毫不信任地说:“我几百万设计费的项目,怎么会派个小丫头来?”而且他在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时,还竭力把自己工作上的失误推脱到设计师的头上。业主格局不同,故事的高下立现。很多业主的做法令我肃然起敬。在某次讨论医生办公空间的设计方案时,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强烈建议去掉投标方案中的“医生休息室”,改为诊室,理由是设置更多的诊室,可以服务更多的患者——“全国人民上协和”,外地来京等着看病的人太多了。但是,同样是公立医院,河北省某医院的科室主任却坚持要为自己的办公室设置独立的卫生间和休息室,他说:“我混到这个份儿上了,办公室自然要气派一些。”要知道,能够留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的医生,大多是留学归来的博士、博士后,他们为什么就甘愿越混越“惨”呢?

业主能量不同,故事的甘苦不一。有些业主可谓是“神通广大”,能帮助建筑师过关斩将,应对各种审批关卡。在某个建筑方案的审批过程中,业主所在医院是当地最好的,医院院长亲自带领着建筑师一一“拜谒”规划局的相关领导,并对他们承诺:“从今以后,您就是我们医院的VIP 了。”此话一出,各项手续进展极为顺利。而有些业主则弱小无助,项目方案审批仅仅因日照问题就搁置了两年之久,整个项目也延期多年。其间,建筑师经过反复地修改设计方案、进行日照分析,过年还为项目加班工作,经过无数的设计推导,最终得出结论:若要不遮挡周边住宅的日照,医院就无法建设。此结论上报规划局后,政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出资收购了被遮挡阳光的住宅,项目建设才得以继续。

沟通故事里的思考

尽管故事的细节难免会有雷同,但是沟通过程中冷暖、高下、甘苦的感受却各有滋味。其中,我认为数量最多的当属“培育型”沟通和“挑战型”沟通。

“培育型”沟通主要是指业主告知建筑师本医院运营的具体需求,包括医疗流程和医院组织管理方式等内容,并与建筑师协同改进设计图纸。很多业主为了向建筑师表达清楚各科室的功能需求,会提供表达方式各异的流程示意图——这些来自内外科医生、护理部负责人、护士长们的图纸,图幅大小参差不齐,有手绘的,有用WORD 软件绘制的,有用PPT 软件绘制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尝到甜头后,我们会在方案设计阶段主动要求业主提供流程示意图。北京协和医院有位影像科主任,为完成医院主管领导转达的示意图绘制任务,手绘了如迷宫般繁复的图,那是我见过的最认真的答复,宛如最好学的医学生一丝不苟的解剖笔记。

还有一些“培育型”沟通的细节是基于本土需求提出的,例如天津某综合医院的住院部没有采用国际上常用的PVC 地面,业主解释说,由于当地传统的人情世故,住院楼内探视、陪护患者的亲友很多,不仅地面磨损大,管理难度也很高。医院很难真正做到全面禁烟,导致PVC 地面被烟头烫得伤痕累累,此类问题在河北省某医院也曾出现过。还有山东省的一家医院,在急诊部摆放着被固定好的家具,目的是避免发生医患纠纷时,家属将桌椅作为打人的工具。一些细心的业主还能提出各种人性化的设计需求,例如内镜室应专门设置一个区域,供完成检查的患者休息使用;手术部里应为清洁工提供一间可以休息、储物的清洁员室等。

“培育型”沟通为建筑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其中,大量的隐微知识是在教科书或设计指南中学习不到的,因而广受建筑师们的重视和欢迎。很多建筑师也是在一次次“实战”过程中被熟知医疗业务流程的业主们逐步“培养”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医疗建筑师。这就是业主为什么更青睐于拥有医院设计经验的建筑师承接项目的原因了。

而与之对立的“挑战型”沟通则是业主与建筑师之间意见相佐且坚持己见的过程,内容可以小到墙砖和窗户玻璃的颜色,也可以大到医院院区的规划布局。例如我曾在北京、江苏、河北参与设计的多家医院,外观大多采用砖红色的饰面材料。在外人看来,会认为这是建筑师的设计偏好,其实我原本期望配以能够体现融入京城社区环境的灰色或切合原有建筑环境的米黄色,但是在最终选样时,业主们却不约而同地改用了砖红色的饰面砖。

我们在现实的沟通过程中,一部分业主会关注实际情况,要求取消方案设计中的中庭部分,以求更多地增加功能用房面积,提升建筑的使用效率。但是有些业主则目的不纯,他们过度关注利益、追求“政绩”,常常提出“建设五十年不落后的现代化医院”的目标。他们会要求建筑师将层高较高的住院楼邻近主要的市政公路布置,而人流量较大的低层门、急诊楼则布置于医院院区之内,对于这种有违规划设计原则的行为,业主直言,自己花了钱,就是要建设高楼大厦。还有一家医院业主要求将透明的窗玻璃改为蓝色玻璃,即使这样会干扰医生的诊断,业主也仍然坚持己见。

还有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有一次在某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招标现场交流时,业主明确要求建筑师将医院大楼设计成元宝形,此外别无他求!我们落选了,中标的那家设计单位真的做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元宝,而且照图纸丝毫不差地建成了。至今,在该医院网站上,还能看到它金灿灿的实景图,这栋大楼在总平面图中的轮廓就是一个逼真的元宝。当我跟一些常做医院项目的建筑师交流时,发现提出类似奇葩要求的业主还不止这一家!

在“挑战型”沟通的过程中,业主提出的奇葩设想,以及反复修改方案的刁难,使建筑师如鲠在喉,但也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的吐槽谈资。此类沟通考验着建筑师的专业素养、沟通技巧和耐心,而严酷的现实环境又促使建筑师深入反思专业本身,以追求更多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在分析、汲取了其中有益的部分后,建筑师也能够不断成长、进步。如同上文中各地的业主偏爱红色的饰面砖,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人希望医院能表现得更加“喜庆”的心理,规避一些传统习俗中认为“丧气”或是“不吉利”的颜色。而正是这种心理,使得红色的建筑在普遍为浅色和灰色色调的城市环境中得以突显,不仅造就了医院建筑的标志性,也便于患者在病急时,及时找到医院的位置。

此类的反思有很多, 也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但是在听故事之余,我们还需思考:在业主与建筑师意见不一致时,到底应该听谁的?怎样才是有益于医院建设的有效沟通?具体解答,我们下期再谈。

(编辑: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