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行业是个大而全的行业,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关系民生大计,按互联网术语来讲,医疗行业“痛点颇多”: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质量低、医患关系紧张、医药及治疗价格高、医生资源稀缺、各种看病治病难等。
但是这也意味着机会,很多互联网创业和投资人士都喜欢这种痛点多、问题多且天花板高的行业,在互联网、物联网、各种网逐渐成为基础设施的年代(注意,我们说基础设施指的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下面讲一讲医疗数据以及行业基本情况。
下面先了解几个基本术语和分类概念:
1、医疗卫生机构:何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又是怎么分类的?如下图:
医疗卫生机构是个第一层级大概念:
从构成类别来上讲,就分为4大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
从经营性质上讲,分为2大类:公立、民营。 - 从投资角度讲,也2大类:营利性、非营利性。
从主办单位角度讲,分为3大类:政府办、社会办、私人办。
2、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这几个概念是第二层级,根据第一层级概念中“机构类别”看下图:
医院:主要分为5大类,即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民族医院;专科医院里又可细分几个类别。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既然是基层的,层级就要复杂多了,所以往下分就有卫生院(街道、乡镇),社区卫生站/卫生中心,村卫生室/门诊/诊所等等。
专业卫生机构:主要是疾病/疫病防治控制中心、采供血站、以及计生委并进来之后的专业机构。
其他卫生机构:如疗养院等。
3、卫生人员:简单讲,卫生人员就是和“卫生机构”这概念相匹配的第一层级概念。医生是卫生人员,护士、药师、医疗设备修理工、病床护理工、医学教学科研的砖家、医院党委书记等都是卫生人员(图里的百分比是为大家解释一下各分类人群占比的概念):
“卫生人员”以下的第二层级概念主要是:
卫生技术人员:如日常理解的医生、助理医生、护士、药剂师、检验师、影像技师等都是一线专业医务人员,占卫生人员体系的大多数(70%以上)。
管理人员:担任医疗机构领导职责、管理工作、或医院科研的人员,如医院党委书记、纪委书记都在此列。
乡村卫生人员:指乡村医生、乡村卫生员等。
其他:包括一般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等,护理工、收费员、挂号员等。
下面了解一下医疗卫生机构的概况:
先说明一下数据来源和准确性的问题,我们分析用的系统性数据只到2013年。
最近准备在香港上市的温州康宁精神病院招股书里行业里有一些更新的数据,但相对我们的报告,只是部分更新。因此,后面如果没有特别提示,相关数据都截至2013年。
1、就格局而言,中国有多少家医疗卫生机构?
2003年之前,中国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在100万家以上,2002年医改调结构,2003年缩减到80余万家,之后平稳上升,到现在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回到百100万家的水平,如下图所示:
这100万家医疗卫生机构中,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由于分布在农村,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主导(91.5万家),比例上则差不多占了94%,这就是为什么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这么庞大的体系,建设不好会增加维稳费用。
2、中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何如此庞大?
91.5万家基层医疗机构中有约84万家是村卫生室和村诊所(单村卫生室就差不多有65万个),这是真正的“基层”。
中国2013年差不多有60万个左右的行政村,村子有大有小,有些村只有一个卫生室,有些有好几个,有些还有诊所。
社区服务站(中心)是2002年医改以来增速最快的机构(2000~2003年CAGR增速高达近14%),目的是医疗诊疗分级,以缓解大医院医疗资源供求不平衡的问题,可在社区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比如查查血、查查尿、打个点滴、基本超声检查、再卖点药啥的,这个机构设置总得来说在分流一部分门诊病患量上还是有一定作用;一些移动医疗创业企业以社区服务站为基础开展远程诊疗服务。
3、这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院一共有多少家?
2003年时,中国有约1.63万家医院,到2013年时有约2.47万家医院(现在中国差不多接近2.6万家医院),增长了51%(加上前面基层医疗机构共94万家,占所有医疗机构的96%以上。
2003-2013年同时期,中国的总人口从12.7亿增长到了13.7亿,只增长了7.9%(实际上中国的人口出生率自2003年起就一直在稳步下降,从2003年的1.4%降到2013年的1.2%);
核心医疗资源的增速远高过人口增速,目前面临两大常识性问题:一个是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加速,一个是一直在治理一直在恶化的环境污染。
前面这个问题在统计数据上的表现之一是中国每年逐步提高的人口死亡率(从2003年的6.4‰提高到2013年的7.16‰)和逐年降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03年的6.01‰降低到2013年的4.92‰)。
这两个问题带来的结果就是导致待诊和就医的病人人数的增速大大超过医疗资源配置的增速,生病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单是2009年到2013年的5年时间我国医院的诊疗次数就从19亿人次提高到了27亿人次,提高了42%),看病难治病难却未曾有效解决。
4、两万多家医院主要是什么类型的医院?
“医院”下分有5大类,即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民族医院;
民族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少数的,所以我们看一下另外三个类型的医院:
很明显,综合性医院占所有医院总数的60%以上,专科医院占21%左右,中医医院占12%左右;从增速来看,专科医院的增速是最快的,10年翻了两倍多。
5、多数医院分布在中东部
下面先来看看两幅有关中国人口地域分布的图:
中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占人口总量的70%以上;而按城乡划分,则城镇人口已超过一半,占55%;
再对比一下中国医院的地域分布情况(下图),中国医院分布数量特征基本与人口地域分布特点基本一致,大多的医院分布在中东部地区,而城市和乡镇的医院则基本一半一半;
差别相对比较明显的是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其在东部地区的分布占比更多,这很好理解,就不多废话了:
6、这些医院按营利性质和经营主体来看,又是怎么分布的?
从经营性质来看,中国“非营利医院”约占医院总数占大多数,达7成(约1.7万家),而“营利性医院”最近这几年增长速度也较快,达到3成(约7000余家),所以在中国,大部分医院都就是非营利性的;
“营利性”指主观上想谋取利润,但,不一定谋取得到利润;“盈利性”就指主观上想谋取利润,且赚钱了。
中国2.6万家医院,除专科医院外公立医院还是占据了更大的比例,如下图:
7、按等级划分医院
中国的三级医院现在差不多1800家左右,不足医院总数的8%,其中约1100家是三甲医院,如下图:
除三级医院,中国有差不多约6700家二级医院(其中二甲3800家),以及约6500家一级医院(其中一甲2300家),所以加上这1800家三级医院,定了级的医院差不多1.5万家。
这1800家三级医院里,有多少是公立的?有多少是民营的?肯定是公立的三级医院多,但是,民营医院真的能干出三级么?另外,从地域分布来看,三级医院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中国有差不多100家民营三级医院!而与人口分布相比较,中国的三级医院在东部地区稍显集中,这也可以理解嘛,建设三甲医院投资金额大,需要布局在人口稠密的地区,而这两个特点我国东部地区都符合。
经济和人口数据是否支持呢?根据中国人口按省份排名的情况,并对比三级医院在各省份的分布,发现中国三级医院数量最多的省份除北京、上海外,有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山东、四川、河南;其中广东、山东、河南、四川均为人口大省(人口均在8000万以上),而江苏与浙江都是典型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所以三级医院多一些,也符合上图数据结果的展示。
8、超7成的专科医院都分布在城镇
目前,全国约5200家专科医院,在所有医院里面增速最快(2000-2013的CAGR近10%!),大部分(65%以上)为民营。
我们来看看其城乡分布特点(如下图),超7成的专科医院都分布在城镇里:
为什么那么多专科医院都分布在城镇呢?
专科医院分为:口腔、眼科、耳鼻喉、肿瘤、心血管、脑科、肛肠科、皮肤科、儿科、妇产科、骨科、传染病、整形美容、康复、精神病等主要的科别,我们选几个主要的看看。
整形医院美容医院多数是开在城里的(如下图)
其次,口腔、眼科和妇科等这几类专科医院城镇里的占比大很多:
此外,全国专科医院里,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数量是最多的,有近800家!虽然城镇的精神病专科医院依然占据主导,但农村精神病专科医院占比也有超过40%!
9、从床位规模来看医院分布
公立医院中,300张床位以下中型医院的数量占近7成,800张床位以上大型医院的数量占10%左右;
民营医院中,85%的是100张床位以下的小型医院;100-300张的中型医院占13%左右;
专科医院中,同样绝大部分是100张床位以下的小型医院;而5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专科医院主要都是精神病医院。
------------------------------------
CHCC2017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将于5月20日——23日在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涵盖超过60场专业论坛,聚合全行业资源,广泛覆盖医建领域全产业链,涵盖战略发展、体制转型、新兴投资、前沿设计、基建管理、运营提升、专项工程、医技空间、学科空间、跨界融合、医院专场等11大版块,邀请350位行业顶级专家带来最新深度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