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论文造假在国外没市场,为什么在国内就如此吃香呢?如果媒体和舆论仅仅停留在道德审判这个层次,这个问题将永远无解!
在这次事件中,以论文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论文造假。长期以来,论文成了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硬杠杠和金标准,不管是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还是申请课题、评选院士,都要数论文。就连以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的临床医生也被套上了发论文的金箍。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临床医生光看病就忙得身心俱疲,哪有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撰写论文。扭曲的考评体系是诱因之一。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周梁大胆建议:为医生松绑,取消医生职称分级晋升!虽然目前医疗机构对医生的晋升职称考核体系是医疗和科研并重,但实际上逐渐演变成唯科研、唯论文了。有些医生临床能力虽然得到患者和同行认可,但由于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够的论文数量很难晋升。与此同时,一些不会做手术的主任医师、不会看病的内科专家,靠大量科研论文获各种职务头衔,但在实践中却不会处理病人和具体的临床问题。
首先,医生分级晋升已经演变为了行政化下的怪胎。周梁主任一针见血指出了当前医生在职称晋升中的弊病。这种弊病的根源就是行政化的强权包办。医生评职称,不是由最懂医生、最了解医生的学术组织来评,而是行政机构去评,使医生的职称沦为行政化下的产物。行政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政策化、教条化、一刀切。这种情形导致的结果只有一个:医生不断地去迎合行政标准,而放松甚至是放弃了临床需求。出现不会看病、不会做手术的高职称医生,甚至是能力弱的医生领导能力强的医生,有能力的医生抬不起头,没能力的医生趾高气扬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医生分级晋升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最大内耗。从学科发展角度看,取消医生分级晋升,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是杜绝买卖医学论文、学术造假、权利寻租等现象,真正建立起以临床需求、病人需求为导向的医学科研方向,有效避免临床与科研两张皮。从医院管理角度讲,职称都是绩效评价、薪酬分配的重要权重。表面看这种分配方式合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粗放的管理方式。而取消医生职称分级晋升,可以倒逼医院以临床实际能力为主,建立真正公平合理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从服务患者角度讲,医生分级晋升的减法,势必会换来医生回归临床的加法,最终受益的是所有患者。
另外,医生分级晋升与医改的路径和初衷背道而驰。医改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解放医生,实现医生自我价值。而医生分级晋升严重阻碍了自由执业、公立医院去编制等政策的推进。这样的职称晋升制度,只会把医生与公立医院捆绑得越来越紧,使医生越来越依附于公立医院,不利于人才的流动。这样的结果是与医改严重相悖的。
最后,周梁主任是一名主任医师,处于医生分级晋升后的顶端。从他目前的地位看,取消医生分级晋升对其没有任何好处。但周梁主任却依旧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足显一位科主任的胸怀与格局:以推动医学健康发展为己任!
------------------------------------
CHCC2017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将于5月20日——23日在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涵盖超过60场专业论坛,聚合全行业资源,广泛覆盖医建领域全产业链,涵盖战略发展、体制转型、新兴投资、前沿设计、基建管理、运营提升、专项工程、医技空间、学科空间、跨界融合、医院专场等11大版块,邀请350位行业顶级专家带来最新深度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