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谈“互联网+”,而在大数据驱动,深度学习快速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

医疗领域是一个亟待创新技术的领域,前微软创投加速器中国区CEO,现将门创投CEO高欣欣在昨日举行的人工智能峰会上说到,“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落地将势在必行,并不是被看好,并不是市场大,而是势在必行。”她还提到,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数字,中国一千个人中可以平均到1.5个内科医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有通过创新技术的手段,才能使得医生把最宝贵的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使更多的人收益。因此创新技术在这个领域是势在必行的。中国医疗的数据是特别庞大的,但是80%的医疗数据是影像、视频,非结构化的数据。人工智能不仅能够识别非结构化的数据,同时也因为他能够识别、理解,给予更深纬度的洞察,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是势在必行的落地。

“人工智能+医疗”如果势在必行,那应该怎么落地,才能真正有益于整个产业升级?

智能医疗领域的赵宇,微医集团VP认为,智能医疗可以通过数据的共享与智能分析,让医生掌握对病人的最全面的信息数据,更精准地判断病人的问题,应该得到什么治愈,从而降低基层的误诊率,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另外,AI可穿戴设备可以收集人体数据,实现个人健康管理,从被动医疗转化为主动健康。

身为投资人的高欣欣则认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落地的场景实在是太多了,不管是在辅助诊疗、医疗影像、手术机器人、健康管理、新药研发,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工智能实实在在的落地场景。

做好AI必须有三个要素:一个是计算,一个是算法,一个是数据。丰元创投创始人李强认为,数据采集是人工智能的根本问题。

医疗数据的采集并不比人脸识别的数据来得容易,深圳前海信息CEO王界兵提到,医疗数据的标准化是非常差的,每家医院,甚至连这个病的名称都不能统一,对它的描述也不能统一,所以在这方面是有很大挑战的。王界兵也提到了,看病难很多是由于医院之间的信息不共享造成的。

为此,王界兵提出一个平台方案:第一,融合各医院的数据和第三方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的质量管理;第二步,把这个平台开放给数据科学家,因为很多平台的搭建就是针对一两个公司,这个公司进来就是做数据的处理。我们的建议是直接做数据,等各科学家团队读出来的时候,每个人可以自建数据仓库。第三,鼓励在这个平台上,每家公司最后做出来的算法、模型,可以贡献给大家,给应用开发者。

国务院关于医疗健康大数据的47号文提到了一句话:医疗健康大数据是国家基础战略性数据,由此可见医疗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赵宇也提到,可以从医院的系统里面调入病人的病例,但是不能存储,这跟病例安全有关,读写完要放回医院的病例库。

面对人工智能的非议,无非是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人类。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高欣欣说的这样一段话来回答:

人工智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用一个简单的方式衡量,就是快思考和慢思考,任何快思考能够做出的东西,机器一定比你好。比如说看一个东西,看片子,都会比你好,任何的慢思考,所有的医疗最后的判断源自于更多的纬度的,根据很多的信息综合的,机器永远做不过你,所以根本不要考虑被替代。


------------------------------------

CHCC2017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将于5月20日——23日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涵盖超过60场专业论坛,聚合全行业资源,广泛覆盖医建领域全产业链,涵盖战略发展、体制转型、新兴投资、前沿设计、基建管理、运营提升、专项工程、医技空间、学科空间、跨界融合、医院专场等11大版块,邀请350位行业顶级专家带来最新深度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