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各类医联体上转病例近千万例次,同比增长62%;下转260万余例次,同比增长117%。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医联体试点,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指导意见,由此可以看出,医联体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是医联体?其组织模式是什么?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有哪些成效?另外,互联网医疗企业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一图解读“医联体”是个什么“体”

医改成功与否,很重要的在于建立五大医疗卫生制度。五大医疗卫生制度之一就是分级诊疗制度,在分级诊疗制度中,重点有两大抓手:一是医联体建设,二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所以,医联体的工作确实非常重要,而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种比较成熟的医联体模式

深化医改以来,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开展了医联体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有205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相关工作,占地级以上城市总数的60%以上,逐步形成了四种较为成熟的模式:

一是以深圳罗湖医疗集团、江苏镇江康复医疗集团为代表的城市医疗集团模式。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

二是以安徽天长为代表的县域医疗共同体模式。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有效衔接,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三是以北京市儿童医院儿科联盟为代表的跨区域专科联盟。由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医学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同网络的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补位发展模式,提升疾病救治能力。

四是以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疗网络为代表的远程医疗协作网。由公立医院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北京名医团队智扶闽西 为留守老人免费治疗白内障

通过不懈努力,医联体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患者就医流向逐步变化。2016年,全国各类医联体上转病例近千万例次,同比增长62%;下转260万余例次,同比增长117%。

二是通过医联体内下派专家、技术扶持、人员培训以及设施设备支持等多种方式,使基层的硬件和软件都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是在临床技术、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诊断、血液透析和消毒供应等方面,实现了医联体内部的资源共享、服务同质。通过规模和倍增效应,提升了诊疗水平,降低了医疗费用。

四是通过完善财政、价格、医保等配套政策,医联体上下贯通的互动衔接机制初步形成,推动构建了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互联网医疗企业在医联体建设中的作用

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政策已明确使医联体落地生根,但实体医院局限性的医联体建设也可能会造成独花绽放的局面,要想遍地开花,互联网医疗行业在多方面都可助一臂之力。 

众所周知:中国现有的大多传统的医疗体系其实是以竞争的关系存在着,各方都有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关系比较紧张且很难完全形成一个统一合作的关系。所以,现有的实体医院医联体到底群众反响如何,这个便有待考证了。并且,除非是一些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型医院,不然,想要突破医联体的区域化,难度可想而知。

互联网医疗行业便是在传统的医疗体系中,充当服务体系重构的角色。随着互联网公司对医疗的渗透,互联网医疗公司旗下所整合的医疗资源等数据已呈现出爆发性增长,这对于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作用不可谓不大。

当今中国医改的格局,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新兴互联网+医疗的参与,如果仅依靠单方面的努力便无法很好地突破。只有两者相配合,相依存,才有可能打破僵局,就现实因素和前景来看,互联网医疗行业在顺应政策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定会位开创出一片新的医疗格局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