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壁垒,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李克强指出,建设和发展医联体,是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的重要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医联体一词此前已被纳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
对于此次国务院常务会上再次提出“医联体”,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解释说:所谓“医联体”就是“医疗联合体”,就是以大型公立医院的技术力量带动基层卫生医疗能力提升和共同发展,通过医疗资源横向或纵向的整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医生和患者流向基层,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袁钢明:主要以大医院也是最高等级医院牵头、主导,病人患者可以从基层看病开始,在需要解决的情况下再逐级向上,整个过程都非常流畅。不像过去,在底层看病再往上转就非常困难,有很多手续和关卡,成本、时间的困难,“医联体”的做法就是打通上下,打通高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或者更基层的医院的阻隔,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普通老百姓生病以后有些小病本来能在基层医院解决但是都去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反过来有人想在基层看,但基层情况不是很好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医疗联合体就使医生、医疗资源从高层医院向下更加自由畅通的流动,使得基层资源得到好的使用。给人民创造更好的医疗服务。
袁钢明认为,“医联体”模式是对医疗资源的垂直整合,是未来的方向。同时,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的重要举措,对贫困地区来说,医疗人才和技术的进入,意味着医疗条件将得到全面改善。
袁钢明:“医联体”的建立对于贫困地区意义最大,总的来说是解决最底层、最基层群众看病的问题。贫困地区到大城市看病的话路途遥远、费用高昂、挂号、诊疗都有很多困难。“医联体”的建立就是要解决上下不通的情况,找不到大医院、医生也下不来,“医联体”中最重要的机制就是要把优质的医疗资源,特别是医生,向基层医院去安排、配置。就近能有好的医疗,就能及时得到治疗,再通过医院的上通下达。对于贫困地区有一个更加顺畅的通道。
------------------------------------
CHCC2017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将于5月20日——23日在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涵盖超过60场专业论坛,聚合全行业资源,广泛覆盖医建领域全产业链,涵盖战略发展、体制转型、新兴投资、前沿设计、基建管理、运营提升、专项工程、医技空间、学科空间、跨界融合、医院专场等11大版块,邀请350位行业顶级专家带来最新深度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