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制剂系指由医院制剂室按三级标准或协定处方,制成的一类适应本医院临床需要市场未能供应的制剂。按医院制剂手册或协定处方制成的制剂又称为医院自制制剂。医院制剂一般不像药厂大批量生产,具有制备数量少而周期短、品种多、适用性强、供应及时、方便患者等优点。同时,由于医院制剂室直接面向临床,所以对技术人员配备、设施、检验器和卫生条件等均须经上级卫生行政部审查批准,发给《制剂许可证》后,方可开展制剂。在经药学科主任审定、业务院长批准、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后,亦可将研制剂配制成药剂,供临床试用。由医院制剂院室配成的制剂仅供本院临床应用,不得在市场销售。
制剂室是医疗单位配制制剂的地方,医院自制的制剂必须坚持为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的方向,以自用为原则,根据本单位临床、科研需要,参照国内外药品的新进展、新工艺新剂型,配制疗效确切的制剂。也是医院增收节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适应这种需要,本文根据医院目前开展的制剂情况,对建筑设计要求进行了简单论述。
制剂室的建筑平面设计有外廊式、内廊式、多廊式三种形式。
外廊式适用于100—200床小型医院制剂,内廊式适用于300—400床中型医院制剂,多廊式适用于500床以上大型医院制剂。下面从几方面对制剂室设计角度进行分析:
科室选址:制剂用房周边主要道路畅通,路面平整,无物资堆放,周围绿化区内不得种植产生花絮的树木。不宜种花,以防花粉污染。制剂用房内基本达到四无:无积水、无杂草、无垃圾、无蚊蝇孳生地。制剂区应远离散发粉尘、烟气和腐蚀性气体的区域,如实在不能远离时,应建在严重空气污染源的上风侧。制剂用房应远离公厕、病房、洗衣房、供应室、锅炉房、垃圾站;南北朝向,室内光线充足。
建筑体量:制剂室的体量应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制剂室的消耗方式来确定,一般小型医院制剂约需600平方建筑面积,中型医院制剂约需1400平方建筑面,大型医院制剂约需2000平方建筑面积,当考虑到有部分制剂要对外销售时,规模根据具体情况相应扩大。
建筑功能流线:建筑平面设计。制剂用房包括西药灭菌制剂、西药普通制剂、中药传统制剂、中药新型普通制剂、中药新型灭菌制剂和库房。平面布置应符合各类制剂工艺流程,防止人流与物运、洁物与污物交叉。做到药品制剂生产路线与人员出入活动路线分开;配制、分装与贴签、外包装分开;内服制剂与外用制剂分开;灭菌制剂与普通制剂分开;有尘操作室与无尘操作室分开。
洁净设计:净化空调系统选择不当亦会造成经济损失,根据我国的现状,有两种方案值得推荐:一是对于多层制剂楼宜根据剂型及生产的实际情况,分别设置几个较小的集中式净化空调系统。二是对于能够不同时生产的两部分,可共设一个机房,通过控制送风管道上的阀门,将净化空气送往有关洁净室。
对空调净化调节,有以下几点要求:
1. 洁净区使用的净化空气,应按制剂工艺和制剂质量要求,达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规定的洁净级别。灌装、加塞应为局部百级,稀配应为1 万级。
2. 空气过滤器应按规定检查,清洗和更换并做记录。高效过滤器的风量减至原风量的70%或 出现无法修补的泄漏应更换。
3. 洁净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制剂工艺要求相适应,一般控制温度18~28℃、相对湿度 45~70%。
4. 洁净级别不同的区域之间应保持5~10Pa 压差,洁净级别高的区域与相邻区域呈正压。
内部装修:
1. 洁净区墙、地面、顶棚的表面应平整光滑,无颗粒物质脱落。
2. 房内的输送管道及电线宜暗装。
3. 照明设备应便于清洁,更换方便,密封性好,主要工作室照明度不低于300 勒克斯。
4. 洁净区的门、窗、顶棚密封性好,传递柜外应设缓冲设施。
5.洁净区使用的地漏应有避免污染的措施。
6.灭菌工序、待灭区和已灭区要严格分开,以防混淆。
总结:随着人们对疾病深入的探索以及相关基础学科的进步和发展,新型制剂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过去十年全球新型制剂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以上,领先于医药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目前我国新型制剂的使用率不足5%,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医药消费的升级,新型制剂的使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国新型制剂市场将会呈现爆发式的发展。若果说医院学校作为社区的公共配套,那制剂就是医院的配套,我们应在生活中工作中多读、多看、多思考,积累更多的经验做好制剂室设计工作。
------------------------------------
CHCC2017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将于5月20日——23日在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涵盖超过60场专业论坛,聚合全行业资源,广泛覆盖医建领域全产业链,涵盖战略发展、体制转型、新兴投资、前沿设计、基建管理、运营提升、专项工程、医技空间、学科空间、跨界融合、医院专场等11大版块,邀请350位行业顶级专家带来最新深度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