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欣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医疗·养老事业部主任
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HCD:国家全面放开二孩后,妇儿医院设计数量是否有所增加?设计市场有哪些变化?

何嘉欣:最近几年找我们做儿科、妇科医院设计的项目确实比过去多,看来需求量还是增加的。去年我们设计的比较大的三个项目(北京顺义区妇幼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大兴院区、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新院区)加起来有 1400 多张床位,都是儿童医院以及妇产类的医院。这三个项目中,有公立医院,有民营医院,还有 PPP 模式的医院。

设计市场确实在发生变化,设计需要与市场紧密合作,比如国家鼓励 PPP 模式建设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大兴院区就采用了这种模式,而我们设计的美中宜和妇儿医院的几个院区则都是民营医院项目,目前妇产医院是民营医院投资的重要类型之一。

HCD:就妇儿类专科医院而言,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在设计上有哪些区别?

何嘉欣:民营医院在基础数据上与公立医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床均建筑面积不同。公立妇儿医院单床建筑面积大约为 80 平方米 / 床,综合医院可以达到 100 平方米,但是一些高端民营妇儿医院达到了 150 ~ 200 平方米/ 床。为什么床均建筑面积的差别会这么大?因为它们的公共空间面积大,有较大的候诊空间以及休息空间。

门厅尺度不同。公立医院往往有很大的门厅,门厅尺度很大,但就诊人群都集中在门厅里反而显得很嘈杂。美中宜和则是将人流很快地分解,门厅的尺度是留下足够预约的面积,而每个候诊单元都设有门厅,而且候诊单元的门厅并不小于一次候诊门厅的面积。美中宜和万柳院区有一个很大的公共空间——阳光厅,上面是全玻璃顶天花,有很好的采光。这个空间的功能是模糊,人们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喝咖啡,可以吃东西以及等候,但公立医院一般不会单独留出这样的一个空间。

护理单元不同。公立医院的标准间是一间病房设计三张病床,因为现在医患纠纷非常多,设计两张床的话,如果患者之间发生了矛盾,没有第三个人去作证,公立医院不希望出现这种纠纷;但民营医院更注重舒适性,护理单元以单人间病房为主,一个房间只有一张床,甚至还有两个房间作为一个大的 VIP 病房。

民营医院更加个性化。我们为某家儿童医院量身定做了庭院化的设计,所有的建筑都是 6 层以下的小楼,用连廊串起来,确实不像传统的医院。美中宜和万柳院区是个新建的项目,只有 4 层,外部有庭院,内部有阳光厅,我觉得这是一种医院的个性化。

HCD:生孩子是一个年轻家庭最早的住院体验,现在全面放开二孩以及 90 后进入生育年龄,是否改变了以往的设计思路?

何嘉欣:每个家庭对第一个小孩的到来都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可能会优先选择医疗资源特别好的医院,第一胎还不是特别讲究舒适性,以追求优质医疗资源为主。到第二胎的时候,因为产妇有生产经验了,所以在选择医院时,除了追求安全性,还会考虑舒适感和体验感。全面放开二胎确实带来了设计上的改变,比如,二胎孕妇可能会带着“大宝”去产检,这就使产检的人群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产检的时间又比较长,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在产检的候诊区增加一些儿童设施或设计出儿童等候区,让儿童能够安静地等待妈妈产检。

此外,在设计上也要更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和需求。年轻人的眼界是非常开放的,他们每天接触很多新的信息,知道国内外的情况,包括建筑空间的变化、装修风格的变化等等,因此在设计上要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另外,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很忙,有很多工作方面的事务需要随时处理,因此,美中宜和部分院区设计了专门上网的空间,虽然医院是 Wi Fi 全覆盖的,但医院仍然为职场的准妈妈、准爸爸们提供了专门的电脑室,他们在等候的时候可以处理一些工作,而这也是年轻人需要的一个便利空间。

HCD:妇儿医院中妇产部分的待产室、病房会有哪些设计细节?

何嘉欣:待产室的设计细节包括待产室的地面相对要柔软一些,并设置助产球、电视、背景音乐等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产妇临产时会经常去厕所,所以待产室需要离卫生间很近,或者在待产室内设置卫生间;待产室的门没有强制性要求,但会设计为膝触式或感应式门;除此之外,整个走廊包括待产室还要设计安全扶手等。

很多妇产医院的病房一般都是两张床或三张床,甚至六张床,家属往往没有地方呆,所以医院会控制探视的时间。单人间病房则更注重细节,进门以后有卫生间,有一个小的就餐区,病房设置有婴儿床、隐藏起来的治疗带等。总体来讲,设计工作主要还是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比如卫生间的细节,可以根据房间大小设计洗手盆,大房间可以设计两个洗手盆,有一个专门给婴儿洗衣服的洗衣盆。面积更大一些的卫生间还可以设计一个给婴儿洗澡的位置和抚触台。

HCD:目前国内的产房有哪些模式?一体化(LDR 产房)产房有什么设计要点?

何嘉欣:国内产房的形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产房,由传统的分娩间和病房组成。准妈妈要经过住进病房——进入待产间——进入分娩间——回到病房的流程,产妇会被反复移动;另一种是一体化产房(LDR 产房),即待产、分娩到恢复都在同一个房间度过。

美中宜和万柳院区真正做到了一 体 化 产 房(LDR) 的 尺 度, 一体化产房中最重要的是分娩,分娩相当于设计一个小的手术室,麻醉师、医生都在产床的周围,有净化的要求,也有建筑面积的要求。一间一体化产房的建筑面积要求达到4.8×5.4 米的尺寸,这是普通产房或病房实现不了的,必须要重新设计。

HCD:一体化产房(LDR 产房)的设施配置要求有哪些?

何嘉欣:在万柳美中宜和妇儿医院,LDR 病房可以分成三个区域,由拉帘隔开,靠窗会有一个折叠沙发,家属或月嫂睡在那里。病房里有待产设施、分娩设施和产后恢复设施,与普通病房不一样的是,LDR 产房除了婴儿床,还配有蓝光治疗照射台、医用刷手池以及安装气体、呼叫等设备带。但 LDR里不会像手术室、分娩间那样,把医疗设备都暴露出来,而是平时隐藏起来,需要的时候再打开。所以,整个房间的布置淡化了医疗特点,产妇进来后没有那种在医院的紧张感,容易放松下来。

LDR 产房会有院感流程和净化等级的要求。其中有医疗气体、治疗带通进去,这些安装由设备专业来完成。但 LDR 产房的平面设计并不需要专业的设计厂家来设计,而是由建筑师、室内设计师配合完成。

HCD:LDR产房会不会是未来的产房发展趋势?

何嘉欣:LDR 产房使产妇有了一站式生产的体验,不用被搬来搬去,不会被电梯运来运去。更有安全感、私密感和尊严感。但未来是否会大量配置,目前还不明确。因为 LDR 产房的中心是医生围着患者转,有儿科的,有产科的,有助产士、麻醉师、导乐等,四个部门的人员在产妇身边服务,这样的模式公立医院实现不了。公立医院患者较多,医疗资源相对宝贵,必须是患者围着医生转才能实现最高效的运转。

目前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在努力追求更加宜人的环境、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比如在流线上,将手术室设计在离产科、ICU、NICU 中心比较近的位置,但很多医院还做不到一站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