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慧敏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院长

我们对医疗的理解,由原来的医疗发展从胚胎到人类的发展、DNA的发展、基因的发展,转化为数据,换言之,把人作为数据来处理,把数据汇总成信息。

整个人类的信息,目前在很多人来看,不仅仅是医疗关注的细胞组织器官,而是另外一个维度,研究人如何能够健康生长,如何能够预防疾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更多人去关注在下一阶段对人体疾病和健康的管控,是基于数据来理解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数据的关注,特别是对人体健康数据的关注,是医院信息化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间是需要掌握和了解的。

基于数据的医院信息化三个新维度

第一个维度,医院要重构现有的技术手段,基于技术手段和平台,把医院和个人以及医院和政府之间,以及互联网数据,能够真正互联、整合。

从验证的角度上来说,现在的生物技术公司只有浅层数据,数据之间没有串通。而真正的核心数据,患者和疾病人群的数据,都在医院里面,而医院跟企业之间存在沟通问题,而且医院之间也不可能整合数据。

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重构,是未来医院发展很重要的环节。当50多个子系统在同一家医院系统里面互相对接的时候,它的标准、流程、定义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交互本身就存在问题。医院内的构建需要把整个数据完全集成在一起,这是基本概念;对整个系统需要进行重新的构架,确保数据在信息流通中能够进行互通互换。

第二个维度,医院信息系统需要基于所有数据,形成数据平台。

在数据平台上能够进行数据挖掘,并根据临床数据的个性化建立数据挖掘中心。我们对过去十几年非结构性的电子病例做数据清洗,以疾病、ICTS编码为标准的结构性关键词进行检索,不仅仅可以调取电子病例里的系统数据,也可以将包括护理、手术系统,特别是重症监护的数据,在一个平台上贯通,把现在数据和过去数据、各个系统的数据,甚至包括社区的数据集成在一起。这实际上是对中国,甚至世界上所有的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都是很大的挑战。所以,医院内的信息化的建设必须具有数据分析的功能。

第三个维度,云突破。

我们广州市妇儿中心是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的一家没有机房的医院。我们所有的数据已经不在医院内,都是在50公里的两个机房,双备份。我们把所有数据放在另外一个空间,是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和包括所有在座的医院进行数据之间的比较和融合。此外,要统一标准。当我们界定在医院内,真正整合信息系统难在哪里。HIS(医院信息系统)和LIS(实验室信息系统)是基于现在的收费标准,它跟ICTS编码系统完全是不一致的。所以在医院构建信息系统的时候,需要统一的标准,然后对各个系统的调节和流程能够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如此才能够真正发挥到数据平台的作用。

信息化系统在医院内应用价值

首先是全流程的病患管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医生开医嘱的时候,需要经过护士工作站,需要经过药房审方,再回到护士工作站,再回到药房,再回到医生工作站里面,整个过程要完全做到闭环,所谓闭环的概念就是指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什么路径,由谁通过什么方式,给了多少剂量,在系统内可以追溯。

其次是临床辅助决策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包括对药物的判断,对护理、重症、临床指南,以及对疾病管理的整个路径进行提示。假设一名患者,医生开的药超过剂量,系统应该自动拦截。另外一个医生在医务科或科室进行备案,没有授权做手术,那么在系统里面就开不出通知单,必须要有资质的人来开,这都属于决策系统。

在医院里面开展决策系统存在两大难度。

一是系统内部必须所有系统开源,而很多的情况下医院购买的系统是闭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所有闭环的、不开源的系统全部都换掉。这对我们构建的数据集成、数据分析、数据运用非常有意义。

二是决策系统可更新,所谓更新的概念就是,基于临床经历、过往病史,可以理解有些错误不应该犯,把它设计到系统内。以危重报告为例,假设是血+2.5、2.0,这种情况下,整个决策系统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应该获知。我们现在已经做一个比较强大的BI系统。

当我们提到信息化和对数据的管控,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无纸化。首先,从2016年9月开始,广州市妇儿中心病案室内所有的病例全是电子归档,没有一张纸。其次,在任何科室里,假设把护士和医生的工作站打印机拿走,他们可以照样进行工作。实现这一功能最强大的地方,就是确保在整个过程中,数据从量到质,到整个的过程,都能够通过电子系统保留下来。最厉害的是数据在系统之间交换流动的过程中间,是完整的、可追溯的、连续的。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重新定义未来医疗

我们最近正在做的一件事是:通过可穿戴设备来采集数据,包括妈妈的胎心、心力、血压、血糖。数据可以直接传输到电子病例。如果数据出现异常,我们就可以发信息告诉她,你这个孩子是有问题的。或者处理的不同,需要跟我们进行互动。当妈妈或者孩子在医院内,只需有身份证绑定的诊疗账号,所有基础的生命数据是自动采集、自动进入到医师工作站。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想把流程能够尽可能简化。

所以对个人数据的搜集,实际上是未来人类健康所关注的工作,这方面只有医院,也唯有医院,是最强大、最有能力的,因为医院和患者之间是有一种天然的、长时间的互动关系。所以我们建立患者随访的体系。首先,要基于数据,通过技术把数据准确的搜集过来。其次,数据与数据之间要对接。去年我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医院的系统内能够看到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患者在电子病例内就可以看到她的孩子、她的出生接重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到患者的社区健康档案,把所有的数据在云端上进行互动互换。

需要强调的是,这一工作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希望通过信息化把现有的数据升华到对未来医疗的重新定义,重新提出新解决方案。基于此,我们最近做了基于图像的处理。机器对图像的处理对疾病进行诊断,准确率远远高于人类。这给我们未来指明了方向,我个人判断在未来五年里面,现在60%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能通过机器给予诊断并提供治疗方案。

基于过往数据平台,挖掘了一百万份在医院内发烧的孩子数据进行了清洗和学习,我们建立了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叫咪姆熊。它是基于对过去病例的分析和临床指南,以及我们定的一些支持的规则,能够给患者和医生提供智能的判断。

当你在病例里面输入信息,例如写复诊,确认里面的复诊。在复诊中,系统可以把关键词提取出来,在系统内马上进行回顾和学习,并对现在的病例进行分析,例如指出基于过去的病例分析和诊疗指南,这个孩子96%的相似性是手足口病。

基于这样的智能诊断,系统可以把过去对手足口病治疗的一些最好的方案抓取出来,展现给医生,提供建议。这种一键式提取主诉,病史、体检、实验室和影像检查,实际上是对未来的智能诊断、智能补充、智能反馈,是基础的高级支持决策。

从数据可以洞见出你的未来,数据和计算机学习可能会重新改写我们的医疗行业。实际上,这一工作在未来5年比过去30年发展更快。信息化的建设,不是一个技术,不是一种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未来所有从事医疗行业的人们都必须要关注和考虑的。因为它会引领我们整个医疗的未来。

------------------------------------------

CHCC2017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将于5月20日——23日在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涵盖超过60场专业论坛,聚合全行业资源,广泛覆盖医建领域全产业链,涵盖战略发展、体制转型、新兴投资、前沿设计、基建管理、运营提升、专项工程、医技空间、学科空间、跨界融合、医院专场等11大版块,邀请350位行业顶级专家带来最新深度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