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召开2017年上海闵行区卫生与健康大会,大会还正式发布了《闵行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
作为国家医改“试验田”的上海闵行区,今年起将在家庭医生制度基础上,通过开展区校合作,共建医教研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区域内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比如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今年起全面推动中医类别的全科医生培养。
成立第六个医联体
2015年9月起,上海闵行区率先启动“1+1+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区级医院、1家市级医院)组合签约分级诊疗——居民在签约家庭医生的同时,可再签约一家区级医院和一家市级医院。
按照分级诊疗原则,签约居民患病后先去家庭医生处“报到”,小病由社区医院处理,大病根据病情分诊转诊到区级或市级协议医院,分诊转诊由家庭医生全权负责。
通过签约,居民能享受约定的社区、二级和三甲医院的优先挂号、就诊、检查和住院实惠,同时大医院开出的慢性病药方,居民也可以拿到社区,一次开足1-2个月的药。1年多来,“1+1+1”组合签约人数已达21.1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近18万人。“1+1+1”组合也被称为家庭医生制度2.0版本。
闵行区卫生计生委表示,为了让家庭医生制度覆盖全区家庭,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闵行区近年来加强区校合作,联手三甲医院提高区域医疗水平,已建立起“华山五院闵行医联体”、“复旦儿科医联体闵行协作网”、“仁济浦江医联体”、“肿瘤医院闵行医联体”、“岳阳医院闵行医联体”等五个医联体。
在4月11日的闵行区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闵行宣布成立第六个医联体——闵行区卫生计生委分别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筹)签订共建协议。
“根据协议,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将定期安排医院专科医师,到闵行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手术、查房、带教等相关医疗技术指导工作,同时为闵行相关医疗机构转诊患者提供绿色通道,如院际会诊、远程会诊等。”闵行区卫生计生委相关人士说。
2017年下半年,位于闵行浦锦街道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浦江东院将正式开业。此外,闵行也将与复旦大学开展合作,提升区域牙病防治所的综合服务能级。
加强社区中医类人才培养
另外,从2017年起,全面推动中医类别的全科医生培养,将成为未来闵行区医改的一项创新举措。
在4月11日的大会中,上海中医药大学与闵行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议,明确将以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教学、规培为重点,选取2-3所闵行区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其创建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直属)。
闵行区卫生计生委表示,通过这轮改革,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医保制度也会有一定的改变。到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保人员的自费医药费用基本取消,参保人员在二、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保政策范围外的医疗费用,比例应控制在10%左右,精神类专科医院控制在5%左右。
公共卫生服务方面,闵行区要将单一疾病管理模式转变为全程健康管理模式,加强二三级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动,还将向目标人群提供大肠癌筛查、肺癌筛查、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
CHCC2017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将于5月20日——23日在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涵盖超过60场专业论坛,聚合全行业资源,广泛覆盖医建领域全产业链,涵盖战略发展、体制转型、新兴投资、前沿设计、基建管理、运营提升、专项工程、医技空间、学科空间、跨界融合、医院专场等11大版块,邀请350位行业顶级专家带来最新深度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