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属于特种设备范畴,而采购往往采用交钥匙工程方式进行,目前电梯设备主要还是以技术参数作为采购核心依据,由于缺少对电梯设备的技术参数、功能选用、标准规范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在采购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技术通病问题,本文通过浙江省内区域项目管理经验总结,对经常容易出现的技术通病问题进行解析与探讨,希望能起到一定的通病防范作用,同时也为电梯采购工作提供了参考。
根据国家规范及分类,电梯可以分为乘客电梯、客货电梯、载货电梯、病床电梯、杂物电梯、自动扶梯等,目前这些电梯还是以电力驱动为主流,由于电梯种类繁多,且标准规范都相对独立的,功能配置要求也不尽相同,然而电梯设备采购还是围绕技术参数规格展开的,正由于在采购过程中对采购界面、规范引用、电梯基本参数、功能选配、轿厢装修、其他配置要求等要求描述不够详尽,加上对规范标准的掌握不够,往往在采购过程中出现了以上方面的技术通病问题,本文结合浙江省内区域项目案例经验,就围绕以上技术通病问题展开阐述。
一、采购范围和附属内容不够全面,甚至存在缺陷
目前,国内大多数电梯采购方式一般采用交钥匙工程,即设备制造、供货、安装、调试、试运行、验收及售后服务等内容,且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正由于采用交钥匙工程,由中标人提供一体化服务,那么采购界面和采购范围就至关重要,甚至不能出现关键性内容的漏项,否则中标后的谈判工作就非常被动,除了要求明确常规的采购范围外,还应对附属内容做详细描述,如对重架、对重块、管线预埋、钢板预埋、安全钳、井道照明、井道插座、安全接地、支架、井道隔障(隔离网)、安全门(检修门)和门锁、门套、导轨、导轨支架及承载钢梁、驱动机承载钢梁、钢牛腿等,这些附属内容是很容易引起扯皮的,加上采购范围不完整,导致采购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
二、规范引用不够针对性,且出现旧版本现象
电梯采购文件范本都有“标准与规范”这一章节,往往由于范本文件的更新不及时,加上未对标准规范引起重视,很容易出现标准规范旧版问题,如容易出现旧版的标准规范有《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10060—1993、《电梯技术条件》GB10058—1997等;更会出现一些规范引用不够针对性问题,如自动扶梯的采购文件大量沿用垂直电梯规范文件,杂物电梯的沿用垂直电梯文件等;还有就是一些新规范和当地规范的应用问题,如TSG T7001-2009、TSG T7006-2012、TSG T7005-2012、TSG T5001-2009、浙江省或杭州市的DB33728—2009电梯维修保养安全管理规范、《杭州市电梯安全监察办法》等。
三、电梯基本技术参数项目不全,核心内容缺失
电梯基本技术参数是电梯采购的最核心关键板块,也是投标人理解和响应采购文件的关键要素,不但要求基本参数项目齐全,尽量详细,且要做到不可漏项,否则会引起投标人实质性偏离或无法报价,垂直电梯技术参数至少应包括:电梯类型、用途、无障碍功能、消防功能、采购数量、层/站/门、基站、额定载重量、速度、控制方式、井道净尺寸、门洞尺寸、开门净尺寸、开门形式、是否贯通门、机房位置、顶层高度、底坑深度、提升高度等子项目,以及核心内容项目,如驱动主机、门机、控制柜、轿厢操纵盘、呼梯盘及显示、厅门和轿内显示、轿厢装修要求等,其中轿厢装修内容还包含厅门、轿门、轿厢壁、轿顶、照明、门坎、通风及空调、地板等内容。
四、配件配置及功能选用不匹配,或者不够针对性
电梯设备参数虽然具有通用性,但由于建筑类型不同和采购人对电梯的使用要求,故电梯的配件配置及功能选用也有很大区别,而由于很多采购文件缺少对建筑项目的理解和采购人无法提供使用需求,导致功能配置不合理,且缺少针对性内容,比较突出的通病问题汇总如下:
速度选用不规范。建筑施工图一般会提供电梯运行速度参考,而这些速度是根据图集或者设计手册提出的,不一定适合本次建造项目,往往很多采购文件会套用设计提供的参考速度,导致后期使用人不满意,大部分不满意的都是因为原来速度过于低速;又如医院建筑中病床电梯的速度设计过快,导致引起患者运行中的不适,还有就是杂物电梯的速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按规定不应大于1m/s,大部分厂家只能满足0.4m/s,如果就硬生生的套用1m/s速度的话,而不针对性考虑厂家通用速度问题,可能会引发很多问题。
驱动主机选用不合理。现在大部分垂直电梯驱动主机都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传动,交流变频变压调速(VVVF),而针对不同提升高度和载重量要求所选用的主机形式也是不同的,如无机房驱动主机的最大提升高度为90m,速度限为1.75m/s,个别品牌只能达到60m,如果超过以上提升高度和运行速度,建议选用有机房电梯;而对于永磁无齿轮主机,仅限载重量为1600kg,速度为1.75m/s的电梯,如果超过这些技术参数,建议选用有齿轮主机电梯,因为这里考虑到安全可靠性问题。
配件及轿厢装修要求不够针对性。电梯配件和轿厢装修虽然不涉及到太多技术性问题,但往往是最实际的功能,如轿厢内操纵盘是选用两个还是一个,采用普通操纵盘还是一体化操纵盘,无障碍操纵盘的设置要求,操纵盘的显示器要求等;还有就是轿厢装修要求,如风扇、照明、应急照明、摄像机、随行电缆的配置要求,轿厢四壁采用发纹不锈钢还是镜面不锈钢或者镜面蚀刻不锈钢;厅门采用不锈钢还是喷涂钢板,层层不锈钢还是首层不锈钢,门套采用大门套还是小门套;轿厢地板采用花岗岩还是地胶材料或是防滑钢板,因为货梯要采用防滑钢板,所以针对不同建筑和使用人不同要求,应提出针对性功能配置和装修要求,否则在不匹配的同时还影响了造价问题,无形中浪费了有限资源。
五、缺少规范性文件认识,引起功能配置不到位
由于近几年电梯标准规范的不断更新,以及各种建筑的本身特性问题,所以在电梯功能配置和检测验收方面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缺少对标准规范及建筑本身的施工图了解,导致在功能配置方面往往存在一些技术通病,最终无法满足检测验收要求,比较突出通病问题有以下几点:
1、电梯井道隔障设置通病:按规范要求“当轿顶边缘和相邻电梯运动部件(轿厢、对重或平衡重)之间距离小于0.5m时,隔障应延长贯穿整个井道的高度,隔障的宽度不得小于被保护的运动部件(或其部分)的宽度每边再各加0.1m”。由于在采购时未作提示,加上缺少施工图的了解,导致在施工过程做以上增加设置。
2、底坑底面下有人通过时缺少防护通病:按现行规范要求,当电梯底坑底面下有人员能到达的空间或者人员通过区域,应采取几种有效措施,一是对重缓冲器必须能安装在(或平衡重运行区域的下边必须)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二是对重(或平衡重)上设安全钳装置;三是设置轿厢安全钳;由于目前很多采购文件普通通用性,而非针对性编制,故很容易产生这些常见的技术通病问题。
3、安全门或检修门设置通病:按现行规范“当相邻两层门的地坎间的距离大于11m时,其间必须设置井道安全门,并严禁向井道内开启”,由于当时采购技术不明确,或者投标人在了解施工图是未加以注意,在报价未考虑安全门或检修门的相关费用,导致中标后的加设和费用等一系列扯皮及现场调整事宜。
------------------------------------
CHCC2017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将于5月20日——23日在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涵盖超过60场专业论坛,聚合全行业资源,广泛覆盖医建领域全产业链,涵盖战略发展、体制转型、新兴投资、前沿设计、基建管理、运营提升、专项工程、医技空间、学科空间、跨界融合、医院专场等11大版块,邀请350位行业顶级专家带来最新深度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