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创作里的地域性的表达

许传刚

因为医疗建筑的特殊性,我们

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其功

能和流线的问题,因而对地域性的

体验比较少。但一些案例做出了很

好的诠释,由此介绍两个案例。

一是湖南省保靖县昂洞卫生院。

通过一些乡村元素的应用,整个建

筑融入到了乡村机理中。建筑空间

的处理强调空间的渗透和生活的交

织,内部的场所融入了乡村的生活

元素,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关怀。

二是非洲尼日尔综合医院。尼

日尔气候炎热干燥,全国信仰伊斯

兰教。医院主楼的形象采用了伊斯

兰风格,同当地色彩完全融合。建

筑空间采用混搭处理,以增加建筑

之间的阴影,带来舒适的空间体验。

医院设置了宗教场所,营造了比较

高的空间认同感。

通过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在

医疗建筑的创作中,地域性的表达

分为3个方面:建筑学、环境和文化。

在南宁明安医院项目中,我们

便在地域性的诠释方面做了一些探

索。这些探索通过三个片段来介绍。

建筑语言 在当地典型的村落

中,层叠错落的屋顶形成了自然的

村落肌理,产生了有当地特色的建

筑语言,比如转角的挑檐,立面在

水平方向上的延展。我们提取了建

筑语言,最终将其转变成设计语言。

建筑与自然 当地的建筑被绿

化植物所环绕。在这种建筑与环境

交织的空间中,我们通过设置屋顶

花园,塑造出自然的医疗场所,用

各个节点对系统组合,从而实现立

体花园的概念。

空间场所 廊桥是当地常见的

一种空间类型,是当地建筑与环境

相适宜的一种形式。我们将在廊桥

中的理念运用到建筑中,使医疗主

街和大厅开敞,以增强通风效果,

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由此将当地人

对廊桥的记忆引入到建筑中,以提

升医院空间的场所感和认同感。

建筑创作中的主线思路

袁方

建筑创作中要有主线思路。主

线思路指的是在建筑创作中所围绕

的核心组合。换而言之,主线思路

就是建筑师在设计中的出发点和切

入点。创作中的主线思路通常都根

据项目的变化而变化。有 3 条创作

思路会在以下案例中出现:功能架

构、空间形貌和场所境地。

功能架构 对医疗建筑功能配

置与组织的高效便捷与否决定着设

计成果的成败。在昆山东部医疗中

心方案中,我们以门诊大厅为中心,

引伸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医疗主街,

从而形成高效有序的方格网交通体

系。在湖南省妇女儿童医院的设计

中,我们是以一条贯通南北的医疗

主街架构出一个清晰明确的建筑空

间和流动空间。

空间形貌 好的建筑能够通过

其形貌特征来传递自己的身份和气

质。北京市房山区中医院良乡院区

的形貌取材于中医典籍册的造型。

我们将典籍册盒子的要素应用于建

筑的平立面上,对中医元素进行提

炼和优化,在创作中予以表达。

场所境地 境地指的是建筑所

处的场所和环境。建筑师应敏感地

感受到周遭环境并对环境做出回应。

对于北大医疗康复医院肇庆分

建筑创作中的主线思路

袁方

院,我们抽取了两个当地景区——

鼎湖山和七星岩作为参考。建筑的

南向有一个住院楼,所以我们将建

筑的形体顺沿着周边确立了基本形

式;北侧有湿地公园,所以我们将

基座局部挖空,开挖庭院调节微气

候,引入这个景观资源。

关于梅州东山医院方案,项目

用地背靠武陵山脉,面朝梅江。因

此景观、建筑和生态的有机综合才

是对基地文脉山水的最佳呼应。我

们通过确定体量关系,临摹水势山

景来生成建筑造型,从梅江、山脉

和客家围屋中提取要素融汇在设计

中。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的功能架

构、空间形貌、材料建构和场所境

地的四种营造。而设计并非是要实

现四种俱优,而是要保证在四点俱

全的情况下,根据项目特点抽取出

一个点作为项目创作的思路。从而

达到对项目的理解和诠释。

现在建筑领

域引起社会反思,

引起议论的始作

俑者就是程泰宁

院 士。 由 于 他 的

研 究, 中 央 开 始

考虑如何对城市

化的建设有个更

好的控制和管理。

这要建筑师提高设计水平,更好地

适应城市化。同时现代建筑创作要

更加关注的是回归建筑本质。

这两位建筑师谈到了医疗建筑

的创作,也涉及到了区域、环境、城

市和文脉。同时医疗建筑不可避免地

要关注建筑本身的功能。所以医疗

建筑是建筑创作中最难的一种类型。

两个题目都是要关注建筑的功能架

构,关注空间、文化和地域性的表达。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关注了地域和文

化的表达,就放弃了最核心的本源。

建筑设计是由里及表的一个顺

序:从最简单的单元开始,用单元

去构建建筑的部分,然后再去创建

整体的关系。这里面贯穿了建筑师

对建筑设计各个方面的思考。如果

倒回这个流程,我希望建筑的每个

部分,每个单元都能渗入地域化和

文脉的思考,而这样的设计每一步

都是合理的,每一个内含和局部都

能和整体相与为一。

医疗建筑创作里的地域性的表达

许传刚

因为医疗建筑的特殊性,我们

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其功

能和流线的问题,因而对地域性的

体验比较少。但一些案例做出了很

好的诠释,由此介绍两个案例。

一是湖南省保靖县昂洞卫生院。

通过一些乡村元素的应用,整个建

筑融入到了乡村机理中。建筑空间

的处理强调空间的渗透和生活的交

织,内部的场所融入了乡村的生活

元素,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关怀。

二是非洲尼日尔综合医院。尼

日尔气候炎热干燥,全国信仰伊斯

兰教。医院主楼的形象采用了伊斯

兰风格,同当地色彩完全融合。建

筑空间采用混搭处理,以增加建筑

之间的阴影,带来舒适的空间体验。

医院设置了宗教场所,营造了比较

高的空间认同感。

通过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在

医疗建筑的创作中,地域性的表达

分为3个方面:建筑学、环境和文化。

在南宁明安医院项目中,我们

便在地域性的诠释方面做了一些探

索。这些探索通过三个片段来介绍。

建筑语言 在当地典型的村落

中,层叠错落的屋顶形成了自然的

村落肌理,产生了有当地特色的建

筑语言,比如转角的挑檐,立面在

水平方向上的延展。我们提取了建

筑语言,最终将其转变成设计语言。

建筑与自然 当地的建筑被绿

化植物所环绕。在这种建筑与环境

交织的空间中,我们通过设置屋顶

花园,塑造出自然的医疗场所,用

各个节点对系统组合,从而实现立

体花园的概念。

空间场所 廊桥是当地常见的

一种空间类型,是当地建筑与环境

相适宜的一种形式。我们将在廊桥

中的理念运用到建筑中,使医疗主

街和大厅开敞,以增强通风效果,

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由此将当地人

对廊桥的记忆引入到建筑中,以提

升医院空间的场所感和认同感。  

建筑创作中的主线思路

袁方

建筑创作中要有主线思路。主

线思路指的是在建筑创作中所围绕

的核心组合。换而言之,主线思路

就是建筑师在设计中的出发点和切

入点。创作中的主线思路通常都根

据项目的变化而变化。有 3 条创作

思路会在以下案例中出现:功能架

构、空间形貌和场所境地。

功能架构 对医疗建筑功能配

置与组织的高效便捷与否决定着设

计成果的成败。在昆山东部医疗中

心方案中,我们以门诊大厅为中心,

引伸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医疗主街,

从而形成高效有序的方格网交通体

系。在湖南省妇女儿童医院的设计

中,我们是以一条贯通南北的医疗

主街架构出一个清晰明确的建筑空

间和流动空间。

空间形貌 好的建筑能够通过

其形貌特征来传递自己的身份和气

质。北京市房山区中医院良乡院区

的形貌取材于中医典籍册的造型。

我们将典籍册盒子的要素应用于建

筑的平立面上,对中医元素进行提

炼和优化,在创作中予以表达。

场所境地 境地指的是建筑所

处的场所和环境。建筑师应敏感地

感受到周遭环境并对环境做出回应。

对于北大医疗康复医院肇庆分

院,我们抽取了两个当地景区——

鼎湖山和七星岩作为参考。建筑的

南向有一个住院楼,所以我们将建

筑的形体顺沿着周边确立了基本形

式;北侧有湿地公园,所以我们将

基座局部挖空,开挖庭院调节微气

候,引入这个景观资源。

关于梅州东山医院方案,项目

用地背靠武陵山脉,面朝梅江。因

此景观、建筑和生态的有机综合才

是对基地文脉山水的最佳呼应。我

们通过确定体量关系,临摹水势山

景来生成建筑造型,从梅江、山脉

和客家围屋中提取要素融汇在设计

中。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的功能架

构、空间形貌、材料建构和场所境

地的四种营造。而设计并非是要实

现四种俱优,而是要保证在四点俱

全的情况下,根据项目特点抽取出

一个点作为项目创作的思路。从而

达到对项目的理解和诠释。

点评

现在建筑领

域引起社会反思,

引起议论的始作

俑者就是程泰宁

院 士。 由 于 他 的

研 究, 中 央 开 始

考虑如何对城市

化的建设有个更

好的控制和管理。

这要建筑师提高设计水平,更好地

适应城市化。同时现代建筑创作要

更加关注的是回归建筑本质。

这两位建筑师谈到了医疗建筑

的创作,也涉及到了区域、环境、城

市和文脉。同时医疗建筑不可避免地

要关注建筑本身的功能。所以医疗

建筑是建筑创作中最难的一种类型。

两个题目都是要关注建筑的功能架

构,关注空间、文化和地域性的表达。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关注了地域和文

化的表达,就放弃了最核心的本源。

建筑设计是由里及表的一个顺序:从最简单的单元开始,用单元去构建建筑的部分,然后再去创建整体的关系。这里面贯穿了建筑师对建筑设计各个方面的思考。如果倒回这个流程,我希望建筑的每个部分,每个单元都能渗入地域化和文脉的思考,而这样的设计每一步都是合理的,每一个内含和局部都能和整体相与为一。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改扩建工程

限制的红利

曾佳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两江新区的中心位置。江北区人民政府决定将目前现有的重庆红十字会医院进行原址改扩建。项目在观音桥商圈里。观音桥商圈是一个区域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这决定了项目场地的一系列的限制条件,同时也决定了这个项目的建设目标和意义。

建设用地里面有三栋要保留下来的建筑。在建和加建扩增用地的面积一共是1.5万平方米。院方要求设计师考虑到医院在运行期间病房的周转。基地的东北面的建新南路是一条城市快速主干道,南面和西面是一条单向车道的小路。目前院区在西北面的嘉华路上有两个主要的出入口。

限制条件

第一个限制条件是项目场地非常局促。规划的用地指标是容积率6.0。我们要在1.5万平方米的土

地上建设至少9万平方米。院区内的内科住院楼存在着周转方式不确定的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导致项目可能是一期建设或者是分期建设两种情况。同时现状门诊综合楼地下室的范围对可以建设的用地范围

曾佳

中元医疗建筑设计师

产生了非常大的制约。所以可用以建设的用地范围非常不规则和不可控。

第二个限制条件主要是周边道路和通道开口。医院周围主要是建新南路、嘉华路和区辅助路三条路。院区建设的核心区域距离人行开口大概有130多米。这样对到院就诊的患者的时间和体力消耗非常大。基地的最高的点和东北侧的场地有近10米的高差;在嘉华路设置的两个车行出入口有近5米的高差;西南角的辅助路上的车行出入口是整个场地的最低点。

第三个限制条件是建设目标和项目定位。区政府要求建设一栋符合区域性用地要求的建筑,能够立足江北面向国际;院区内新老建筑的风格的融合要在一起;院区要统合周边城市空间;应对项目分期建设的不确定性;升级建设场地。

设计策略

第一点是用宏观的控制来实现土地利用的最大化。首先,采用均衡式布局的方式,我们将新建院区核心功能区集中在用地中心,使门诊和住院都紧密围绕核心基地,和周边的道路隔开一定距离。其次,整合和优化场地高层空间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再次,把场地整合成一个大平台,向建新南路展示医院的整体形象。最后,结合地形高差建立人车的分区和分流。

第二点是化繁为简,构建高效的医疗框架。我们梳理和保留了一些原来的建筑和功能,发掘地形环境的潜力来搭配新大楼的使用功能。我们采用了方格网来保证新建大楼和原先的医疗功能有直接和简明的联系。

第三点是应对分期建设的不确定性,采用了一体化建设策略。通过采用主楼向东侧平移与现状门诊综合楼对齐的方式来保证分期建设的灵活性。无论项目分期与否,方案都能保证几乎不变的整体结构形象。

第四点是小中见大,营造人性化、花园式绿色医疗环境。我们采用了下沉平面、柜台似的绿化和屋顶花园,来实现绿色花园式的目标。我引用了经济学中“红利”的概念,是因为正是我们采用了正确的设计策略和设计选择,才将这些制约型因素转化为设计亮点,进而在限制性因素下将建设用地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湘雅二医院门诊医技楼项目

老院的新生

刘建新

湘雅医院历史悠久,但是湘雅二院的患者就诊环境和医生的办公环境相当差。为此,医院下决心拆除大量老建筑,新建门急诊医技大楼。

新建门急诊医技楼的建设指标是10万平方米左右,地上10层,地下3层。项目的用地面积、容积率和限高都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建筑面向城市主路的面宽达到120米。项目用地呈L形。地块的北侧和东侧是医院现有的内科大楼、外科大楼和精卫综合楼。场地内存在5米的高差。我们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医院内存在若干问题:第一,医院的线路交通严重拥堵,门前道路非常狭窄,停车位不足;第二,由于场地内部有一些高差,并且没有得到合理的消化;第三,医疗用床的面积很小,人流非常拥挤;第四,医院建筑的医疗功能布局零散,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

因此,我们在项目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以下几点:医院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疏解人流,容纳患者;要做到人车分流;院区空间要做到无障碍通行;要将各个零散的建筑联系在一起。面对以上的几个问题,我们的团队思考出几个解决办法:第一,对院区的整个功能进行划分,划分出四大区域:门诊医技、住院、行政办公和后勤;第二,采用车辆单向循环的方式,车辆从东侧进入医院,从西侧出,从而满足每日上午2000的车流量;第三,把广场扩大,疏解人流压力;第四,利用地块5米高差,做了一个双重平台,主要的人流从2层进入医院,首层地面与地下通道相连接;第五,设置连廊,将医院的主要的几个大楼全部联系在一起,南北走向的连廊将会成为医院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轴。

百年医院自身有很多问题,设计师就要像一个老中医一样,面对它的不同的问题开出不同的方子。通过这些努力,我们会使这些老医院重获新生,使它成为城市的积极空间。

Q:如何做到大体量建筑和城市周边空间的融合?

刘建新: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关系是重点。首先,我们做方案时,通过算日照对西侧的环境做一些更改。其次,我们做了双重平台使巨大体量的建筑与城市空间过渡融洽。东侧的平台和精卫楼形成一个宽30米,长100米的广场。我们在入口也做了柱廊,一方面利于光和风能够穿过建筑,另一方面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遮阳避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