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1世纪,随着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医院医疗的配置、建筑水平、硬件软件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如何面对在现有条件基础上的跨越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医院建筑模式将是建筑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目前医院建筑已经成为了民用建筑中最复杂的一种建筑类型。它融入了医学科学、建筑科学、人文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卫生工程、医院管理、工程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是一门综合的系统工程。对一个医院的建筑设计而言,医疗建筑的前期策划工作对医院建设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深入实地调查分析研究,做好医院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工作。
做好医疗建筑物策划工作
医院建筑是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的类型,相比其它民用建筑具有其特殊性:
一是医院的组成部门较多,不同的部门都有各自的设置标准和使用要求,不同部门之间还要有相应的联系;
二是独立运行的体系较多,如医院的污物和清洁品都需各自独立的运行体系等;
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的发展与更新速度较快,医疗技术发展较为迅速。根据其特有的属性,在落实一个医疗建筑项目的时候,必须要进行前期的策划和调研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医院是在计划经济政策指导下随着经费的划拨而逐渐建成,建设全过程并无完整而详实的整体规划,医院总体布局杂乱无章,功能设置迷乱无章,对医院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如果建设计划不完善,即使资金划拨到位,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也会被压缩得很短。尤其是近十年建成的大部分医院,有的刚建完就要改造,给医院的运营管理造成了很沉重的负担,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弊病。
大多数医院在建设前没有医疗各科室明细表和发展设想,也没有包括各部门面积以及医疗设备设施的要求的项目设计任务书。如果完善这些,必须要通过医疗建筑项目的前期策划和进行确认,进行闭门造车,没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设计,满足眼前的需要,医院方面还是不满意。
因此,为满足医院不断发展的新需要,就要求医院建设拥有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周密的工作方法. 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收集大量资料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与医院医务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探讨现代化医院建筑的特点,协调医院建筑与医疗技术发展的关系,多方案论证比较,使建设方案具有实用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前瞻性,从而提出一个远近期逐步发展、过渡、切实可行的医院建筑总体规划。 医院建设的前期策划工作对医院整体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个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人性化理念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现代医院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都“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经凸显在这个人人惧怕的地方,看病的心理变化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以人为本”的真正意义是这里的人不仅仅是指医院的病人还包括医护人员,医院的管理者以及陪护探视人员。从病人的角度需要的是一个良好宽松的就诊环境;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需要的是一个方便的工作环境; 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考虑的则是花费有限的物质获得最大的回报以及对医院方便的管理; 从陪护人员的角度需要的是一个简洁清晰的陪护环境,同时病人良好的就医环境也对陪护人员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当然如果几种人的要求产生矛盾时,病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
现在的医院设计方案,尤其是大型医院投标,建筑外立面造型越来越有噱头,装修越来越豪华,医院建筑设计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功能关系,而注重建筑的堂皇与华丽,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殊性的考虑。比如:
一是病房没有办法界定个人领域空间, 患者因病入院,希望能远离外界千扰,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变化平常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 间,就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大而宽的设计需要注重细节的考量,一点点人性化的改造,都无疑会给病人的身体康复创造康复价值。
二是提供公共交流空间,病人也是社会的人,医院也是社会场所,只是人群特殊罢了,同样也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特别要明白: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他人交流,情感的寄托,如果创造一定的空间,无疑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早日康复就不光是医生和病人的事情了。
三是舒适宜人的声、光、色环境的创造, 给住院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除合理进行医院的总体布局外,还需在病房内有效的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防止噪音的干扰。目前有些住院病房楼追求立面效 果,外墙多开玻璃窗,过强的光线对卧床病人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争取良好日照的同时,应防止室内炫光。我们的病人都是来自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中的一份子,只有多色彩的病房环境才能使病人消除对单一的“白色”病房所产生的陌生,紧张等不良心理,有的人怕住院,不愿意住院,或者在医院里生活不下去,这个不是病人的问题。
四是便捷的就医,治疗程序,有的医院完全不顾病人和家属心理负担,也不关心是否让你产生焦躁和不安的情绪。一楼挂号,四楼就诊,一楼缴费,二楼化验,三楼采样,四楼复诊,转来转去,上来下去,复杂的交通路线,迷宫般的医疗就诊环境,为病人和 家属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病人的情绪和康复。清晰明了的就诊路线,合理的医疗配置和就医引导不但消除了病人的焦虑,还可以减轻医疗人员不必要的来回奔波。
智能化的医院建筑体系
由于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一些综合性医院改变了传统的集中挂号和收费方式,采用分散挂号和收费方式,简化就诊手续,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程,使门诊、挂号大厅的布置方式随之改变。随着管理的不断完善,电脑技术的不断普及,医生的处方电脑化便捷方式的实行,大大缩短了病人取药、就诊时间。因此,信息中心真正成了医院建筑设计的心脏环节。它的位置选择,建筑布局,电源保障以及多层次的保护,成为建筑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医院的智能化建筑系统一般包含: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病房呼叫系统;病房监护系统;医院排队管理系统;医用多媒体示教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多功能报告厅、数字化会议系统 (含远程医疗);安全防范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大屏幕显示及多媒体查询系统;机房工程;UPS集中供电系统 ;以及防雷接地系统等等。逐渐向现代化的建筑靠近,建筑智能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智能化正逐步改变着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也影响了医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
目前国内外现代化医院总体布局的几种类型
医院建筑是一种令人敬畏的建筑类型,因为在所有建筑类型中,医院建筑是功能内容最综合庞大、设备设施要求最复杂的一种;同时它也是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种建筑类型。而医院的总体规划既是设计前期策划阶段工作之结论,又是进入具体建筑设计之前提,它既强调分析论证的精确数据,也不排斥建筑艺术的灵感体现,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医院建设综合能力充分体现的过程。
目前国内外现代化医院总体布局的几种类型和各自特点随着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医院建设也逐步融人世界医院建筑发展的大趋势中,由于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且又因为设备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建设的国内医院的概念、风格与过去已经是天壤之别。现代化医院随着住院周期的缩短以及医技部门的中心化、诊疗手段的多样化,要求住院部的每个护理单元和门诊部的各科室,都应对医技部门有方便出入或 连接途径,由此建筑的总体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不再是传统的根据不同功能和流程分别由许多栋独立分散的单体建筑组成,而将被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密集型的 综合体建筑,这些密集型的综合体又根据具体形式的区别通常被分为几类,主要有集中型、多翼型、组团型和中庭型。
1、“集中型”的主要特点是医院垂直向上发展, 将门诊、医技等置于体量底部,用电梯将它们与上层病房相连,成为有基座有塔体的布局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优点是充分利用有限用地、降低密度,但不存在自身发展的能力—— 即难于改扩建,不适应医院持续发展。就是医院的发展受到建设用地的制约,门诊医技建设、发展相对不足,无法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或扩大,因此将增加的功能内容一次性建设在有限面积的地块中,可以划片、分区、多流通构成“集中型”特点的布局形式。
2、“多翼型”的布局特点是将住院部在垂直方向发展其他功能科室(门诊、急诊、医技、核医学科室、手术部、监护室等)则布局成多栋低层建筑彼次相互连接, 并且在这些低层建筑的端部予留出可扩建的接口(特别是设备的接口),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此种布局的长见做法是在医院的主轴(主要人流流线)设有一条联系各功能科室的中央通道,并以次通道做为水平、竖向分配人流物流的主干道,各功能科室并联分布在中央通道两侧突出成翼状,故被称为“多翼型”。比较典型的 例子如香港北区医院,主要特征在医院的中心设有一条联系各功能科室的“中央大街”。
3、“组团型”也被称为“多光庭型”是一种将门诊住院医技做为各个组团,以组团组合的方式集簇式发展的布局形式,由于各组团之间常以内院或采光中庭分隔或相接,所以被称为“多光庭型”。
4、“中庭型”的布局类型是非常普遍的医院建筑总体规划形式, 也有人称之为服务大厅型近几年建设的国内外现代化医院中相当数量属于此种类型。顾名思义,中庭型即为以中庭为中心组织联系各功能科室,并以中庭作为水平、 竖向交通核心的布局类型。这种布局类型的出现是医疗建筑要求注重情感和人性化服务的必然结果,优点是以中庭为空间的组织中心,使迷宫式的走廊被清晰的解释成明确的组织结构,人们容易明白到那里去和怎样去,具有良好的可辩识性和方向感,除此之外,中庭创造一个四季如春的绿色空间,改善了医院的内部环境,大大增强了医院的“治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