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近40年,就设计而言,仍停留在“搏眼球”“看效果”的阶段,但作为医疗设计更需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感受,需要人性关怀。正如颜雅雯所说:“医疗工艺必须合理并合乎正向的医疗习性,医院环境可以轻松一点,温暖一点,让必须进入的人不烦躁、不害怕,让进入的人减少压力。”
颜雅雯,旅美资深室内设计师,DMDC大铭设计公司疗愈设计顾问。少年时期移居美国,深谙国外设计理念,有着丰富的美国医疗设计经验,并曾获ASID美国设计师协会设计金奖、银奖及铜奖认可,并且主导了5个大型医院室内设计项目。回国后参与设计海南肿瘤医院项目于3月初获得新加坡室内设计佳作奖及亚太设计奖。
颜雅雯
医疗设计,本就是心底的梦
虽未与颜雅雯谋面,但从语音聊天中,除了能感觉到设计师应有的睿智与自信,她更多的流露出了对医疗设计工作极高的热忱。她性格独立,15岁开始半工半读念夜间商业学校,18岁入美国职业大学,20岁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麦迪逊校区读人文学系室内设计科。在读大学期间,她一直以半工半读的状态就职于有关室内设计的公司,获取了丰富的设计实习经验,大学三年级已聘为正式设计师,并于2007年获得了美国NCIDQ设计专业设计师的资格,2009年升为高级设计师。颜雅雯的一句箴言“Anything I can get my hands on”透露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也透露了她对设计探索不止的决心。她喜欢手工艺、摄影、插花、煮食、肥皂染布等等,她有一颗不断探索的心,更加善于在兴趣中去了解工艺和它们的原理及创造过程。在学设计之前她就已经打定主意要做改变医院环境相关的工作,更幸运的是大学期间在麦迪逊市有好几间建筑公司从事医院设计,一次机遇又让她在学校活动中认识了Kahler Slater Architect的设计师Katy Frey,成为了领她进门的“师父”,十年里做了几个大项目和很多小项目,经过不懈努力一步步敲开了梦想的大门。
温暖,应成为医院的主格调
白色,很长时间来似乎成了医院的代表色,从病房到病床到医生的白大褂,白色成了主打色。也许白色代表了洁净,象征着无菌,能给人以专业感、权威感,但是这样单一的色调往往会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在颜雅雯看来,她很讨厌医院,尤其是医院冷冰冰的环境,因为医院本身就是痛苦的聚集地,传统的医院设计在考虑病患心理层面有所欠缺。建筑设计是由外而内,但医疗设计必须由内而外,从人文关怀开始。每个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就医疗设计而言,颜雅雯的一贯设计理念是设计出合适当地风土民情的空间,必须不突兀,医疗工艺必须合理并合乎正向的医疗习性,医院环境可以轻松一点,温暖一点,让必须进入的人不烦躁、不害怕,让进入的人减少压力。
学习与自省,能让我们做得更好
有着16年美国医疗设计经验,深谙国外以病人为中心的“Patient centered”设计理念的颜雅雯分析了近几年的医疗设计要点,结合当前国内设计的问题,希望经过学习借鉴与自省,帮助国内的医疗设计做的更好。她认为目前国内医疗设计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计出现混搭风格,主题不突出、风格不确定;设计师受个人主义思想影响,不深入了解工艺,不注重细节,不能虚心学习和请教。在颜雅雯看来,一个好的室内设计师,必须能深入了解工艺,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多向专业的师父学习,多检讨自己,才会进步。毋庸置疑,美国作为世界上发达的经济体,不仅拥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前沿的诊疗方案、优质的医学人才而且在医疗设计方面也要比其他国家走的更远一些,所以有很多医疗设计经验是我们国内可以用来学习和借鉴的。比如充分的前期规划,明确概念设计,定立主题;做好品牌方向确认;确定资金的专属专用;合理运用当地资源,减低材料运输成本;融合当地艺术品和艺术家风格特征;做好功能性设计;了解工艺,注重细节;科学分析医院各科室功能区分与连接;明确项目责任分工等等。室内设计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与创新的职业,只有不断的学习借鉴与自省,才能有更加专业的素养,才能把项目设计做得更好,并且传承给新一代的设计师。
Lobby / Gallery Lounge of San Juan Regional Medical Center(图片来源:KSA)
Healing Garden of San Juan Regional Medical Center(图片来源:KSA)
Lobby/ Fireplace of San Juan Regional Medical Center(图片来源:KSA)
Patient Room / Balcony of San Juan Regional Medical Center(图片来源:KSA)
Staff Retreat of San Juan Regional Medical Center(图片来源:KSA)
Patient Care Unit of San Juan Regional Medical Center(图片来源:KSA)
海南肿瘤医院,心愿达成的项目
颜雅雯是大家庭里长大的,她的太公和爷爷都是因为癌症过世,爷爷临终前对她讲“害怕医院冷冷冰冰的空间,感觉与死亡非常接近”,让她始终忘不了爷爷悲伤的眼神,所以下定决心要设计出让病患觉得和家里一样舒适的医院,让他们可以温暖、安心的痊愈。在她的设计中,更多的考虑病患的心理层面及护理人员的工作程序,所以她非常注重疗愈设计理念的应用,并充分运用了10p循证设计方法。
颜雅雯说,疗愈设计通常会以Senses and Experience来分析,基本上是空间品牌的连接。利用身心灵所接收的六感作为脑力激荡的方针,比如在海南肿瘤医院项目一开始做过几次Image Survey,让业主用图片告诉设计师他们心中所想或他们认为未来脑瘤医院是什么氛围,然后把每个人心中的“放松”“温馨”“安逸”之类的感觉形成一个融合氛围或设计方向。这样的脑力激荡方式可以帮助设计师找出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及心灵的向往。海南肿瘤医院的设计,正契合了疗愈设计的理念,自由的弧形设计元素,没有边角的墙和顶,给人以包容和拥抱的感觉,形成有机的弦律,不存在压迫感;清爽不单调的冷暖色调平衡,不过分使用颜色,空间设计墙面到家具都有思考过的协调感;整体性的设计属于自我原创风格,由里到外不冲突,空间的链接没有缝合感,这种氛围就是品牌的延伸,给人以安全、可信的感觉;没有过度使用内装材料,减少未来的耗材,更以耐用、环保、易清理为基准;引用自然光,能对人有正向的鼓励,减少忧郁,并且形成了明亮通透的视觉效果。
海南肿瘤医院主楼挑空中庭
海南肿瘤医院主楼门诊长廊
海南肿瘤医院家属等候区
海南肿瘤医院门诊护士站等候区
海南肿瘤医院咖啡厅
海南肿瘤医院自助餐厅
海南肿瘤医院双人病房
海南肿瘤医院VIP病房
海南肿瘤医院日间病房
雅雯基于在美国的工作经验,在与团队三年的设计实践中,总结出了在医疗工艺和功能认证方面的10个P循环论证方法。而且在她跟DMDC分享这一方法的时候他们已经不藏私的把成功的秘籍都发出去了。颜雅雯说:“我不知道其他公司的设计师如何分化项目或组织室内设计的细节,但我自己所有的设计几乎是一直在这10个P上演练。之前的公司教会了我一个4P的方式,但经过几个大型医疗项目下来,我发现这根本不够用,医疗设计的分析必须更精致一点。每个项目可以有不同的创意,但做医院的设计必须有它的基本方针,我的方法也许复杂,但是它省去了很多‘艺术式的幻想’和‘科学家的假设’。所以说医院设计师如果可以利用这方法分析出项目的10P并循环的去调整,绝对是可以做出非常棒又完全合适的设计”。在海南肿瘤医院的设计过程中,团队始终坚持用10P循环论证方法进行分析讨论,这让他们的设计可以进行的更快,而且可以不断Check and balance互相的想法,保证了团队里大家的设计不走偏。
所谓10个P是指:
1. Perception:认知,感受主要是指感官认知
2. People:人,使用者指医疗团队病陪病家属及其他相关的人
3. Place:地方,场所
4. Process : 整体流程
5. Procedure:医疗相关的程序,手续
6. Path:人流动线,洁污分流
7. Performance:材料性质评估
8. Pleasure: 环境的愉悦与舒适度
9. Placement:家具设施的配置
10. Professional: 设计的专业度体现
未来医院室内设计趋势,连锁店VS精品店
人文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随着人们对人文关怀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期盼愈来愈强烈,医疗设计也必须考虑更多的环境及行为因素,一个好的设计师在医院室内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雅雯说,未来的医院室内设计趋势或许会呈现连锁店对立精品店两个方向,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目前真正被医疗项目训练出来的设计师有限,真的要做“走心”的项目很难。大家也了解,合理的医院室内设计对病患的痊愈、医护人员的压力缓解,以及医院品质提升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在“来不及”的情况下,设计不停被套用,恐怕会有“连锁店效应”,出现混搭、乱抄、拼凑。当然,能找到好的设计师的项目就会成为“精品店”,而且可以实实在在的做出不一样的东西,这样的项目才能成为具有生命力的疗愈空间。
(注:项目图片出自个人作品集但版权为各公司所有,不得抄袭或盗用,对任何侵权行为将以国外的著作权法追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