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起初到最终的整体呈现,需要标识设计者自身具备综合美学能力,懂结构,是平面高手,是色彩专家,还要娴熟空间规划,会看图,能读懂建筑外观风格和气质,还要兼顾建筑周围的绿地景观风貌,需要跟踪室内设计的格调,读懂全套方案资料和全套CAD图纸,明确各级设计师的设计意图,需要无数次的勘查现场,需要熟悉所有的走廊和墙边角落,进而设计出兼顾建筑风格一体的标识系统作品。

医疗标识的运作上,推崇设计施工一体化

一个合格的设计人应该是基层的实践者和引领者,应该通晓材料的特性和制造组合方式,为设计思想的贯穿落实实现了一体化,即设计界常说的“所见即所得”,而某些没有经过基层锻炼的设计者,他们的理论设计要么得不到实践落地的支撑,要么实施起来完全走形变样。

从基层实践中来,在事业的不同阶段重新调整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时,一定要有一只能读懂设计思想并能实现的执行队伍;有的建筑标识运作模式,设计是一帮人,制作施工又是另外一帮人,这样,再优秀的设计方案到最终都会变样走形的;所以,我们的标识的运作,是推崇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这样,设计与制造施工出自同一专业设计师之手,最终落地的就是作品,就能形成一方品牌案例。

医疗标识的功能特点,一定是突出功能为第一需要

在众多的行业标识领域里,为什么医疗标识是最具专业权威的专项设计门类?在一些重要的公共场合里,如机场、车站、码头、地下车库等大型场所,指引导向清楚直观为首要目的,并运用一切手段实现功能为第一需要;而医院作为救治病患、关系生命的特别场所,直接的指引上到争取生命时间的高度,所以,医疗标识的专业性严谨性突出的功能性是其他行业标识所无法比拟的。

医疗标识在结构形式上,简单就是快乐

它不同于酒店商场等娱乐休闲场所,以上场所除了标识的基本功能需要外,还要讲究构造外形的花样,材质的多样性,图文的版式追求所谓美感留白,满足人们的观赏性和标识趋于艺术品的空间装点和场所摆件;而医疗标识的特点首先是要完全摒弃在结构造型上动脑筋做文章,它的构造一定是横平竖直、精简极致的,图文尽可能要争取版面,直观突出清晰;但凡在医疗标识的结构上追求形状起伏,材质重叠,而不把主要心思放在功能指引导向的表达上,那就是意味着设计初学者,还没有抓住医疗标识孰重孰轻的肤浅表现。

医疗标识的色彩运用,是讲究建筑色彩相融合的;

在某些设计者的惯用手法上会滑入一个误区,他们往往习惯以logo的色标或vi系统中的主色直接定为建筑标识运用的主色,说起来似乎有根有据,不无道理;其实,logo及vi标准色实际上更多是为日常办公行政及营销传播系统服务的,而标识早已从vi体系中剥离开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系统体系,更多的围绕着建筑主体服务,用色可以参考VI但不是必须,盲目的鲁莽用色在实践活动中会吃大亏的。

色系主色提炼应严格端庄沉稳,兼顾建筑用色与之相融合;在明确主色系后,应制定相应辅助温暖色系与之匹配呼应,显示出层次分明,色彩分明;这样也兼顾了病患者的心理,在色彩的运用隐意上,病患者的感受应该是积极健康美好向往的,通常,医院用色是忌慎黑色或黑灰、灰白搭的,这种组合会令病人不安、心慌、甚至情绪低落败坏。

这里以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为例:国医的VI用色是深宝蓝,而建筑呈现的内外色彩是高级酒店式的咖啡色系,蓝色在这样的环境里是显得非常怪异的,后来,我们运用咖啡系深浅过渡运用到环境里,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标识的构造上加入了镜面玫瑰金的金属边框,提升标识的档次,然后采用磨砂面表现图文,表现手法没有任何多余的成分,取得了视觉质感上的双突破,整套标识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至此,凭借国医标识形成的品牌效应让我们在短短时间内在全国市场得以突破并站稳了脚跟。

在医疗标识的表达手法上, 直面凸显,遮遮掩掩是不可取的

医疗标识要遵循“以人为本”,以人的视觉感官为首要任务,有的标识在一定可视范围内根本看不见或被建筑结构隐藏,结果走到面前后才见到标识,这样的标识就失去了它的根本意义,形同虚设;我们应该保障的是,无论在任何的一个点看前方,尽可能的让标识尽收眼底;该直立凸显的就应该凸显,重点标识该启用灯光的就启用灯光;务必通过模拟预知患者的视觉习惯,视觉所到之处尽量收罗更多跟直观的标识信息,特别是公共标识及重点房间,如:护士站、洗手间、客步梯、楼层抢救室、饮水间等都应该直立式或加以灯光重点表现。

在进入区域之时,需要患者预先感受本区域的总业态标识及明确的以数字命名的房间指向,这样,患者可以通过预知的方向很容易的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

医疗标识的布点和标识级别分区划分的观点

合理的布点,反应的不仅是专业,更是体现标识设计者要无数次的置身建筑环境中,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对每处标识在图纸上和现场环境是否相符,不断的重复的以病患者的形态和视觉特点感受环境,做出“以我为感知”的布点图,琢磨每一处弯道,琢磨最佳的表现形式,是悬挂,还是贴墙,还是二者皆须有。

除了片区的布点功能,还要有整体的规划延伸思维布点,重复性提醒,由近及远,不断重复性告知。

任何设计者,无论资历有多深,也无论水平有多高,不亲临现场,就是不负责任的照本宣科,没有勘察现场,就没有发言权,做出的方案与实际就有脱节的极大可能。

标识的惯用划分,除了按标识大小体量进行的四级划分法,我更愿意以人的动态视觉需求和感知来划分,我们归纳的六步方针很形象的再现标识的在建筑空间的全貌。

* 由远及近,(分析车行主次道路,及规划院内各类行进路线动态的流畅和谐)

* 从高到低,(感受建筑高空的logo及主体文字的表现角度、方位和数量,低处建筑沿面反应的业态标识及楼栋)

* 由外到面,(外围环境的标识指向到每处出入口的业态标识表现)

* 化整分片,(进入首层后把各类标识化整为片,分别阐述)

* 分片及里,(分别对各个独立的科室的标识单品进行呈现)

* 由主到辅,(主要医疗分布业态布置完毕后,再对配套辅助楼栋业态进行编辑)

* 从地到下,(地面建筑各个业态阐明完毕后,再到地下车库的引导划分)

有的一线城市医院标识在区分重点科室业态时,设计者喜欢用ABCD区来代替部分,结果,病患者在寻找科室时还要事先知道他们的对应关系,增加了病患者的视觉负担和辨识障碍,我们认为,即便是再大体量的建筑,用与ABCD区分未尝不可,但在表现时一定不要单独出现单个字母而忽视了中文的补充跟进;在一些小体量的医疗建筑里,能用中文直接分区的直接用中文,加人英文代替分区,无异于画蛇添足,而且,越往城乡走,越要注意我们的标识需要接地气,直面民生为好。

标识在医院日常经营中的更换,需要实现的“零障碍”

以前的标识多为型材卡槽弹夹式,宣称的是更换灵活方便;可事实证明,医院的频繁更换调整,型材卡槽弹夹式是远远满足不了更换需求的,有时更换需要工具和专业师傅,用手搬动一不小心会划伤手指,有的烤漆型材面板需要换文字内容就更非易事,有的医院工作人员省的麻烦,直接惯用写真贴纸或打印纸张贴面板上,久而久之,整个医院到处都是“狗皮膏药”,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形象。

在我国的三四线城市,老医院的升级改造,新医院的蓬勃建设,形象标识随着领导思维的进步,市场的需求,时代的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广泛旺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