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5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苏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导,筑医台、独墅联盟主办的“大型医院交通动线设计与智能装备应用高峰论坛”在苏州顺利召开。

重症医学会秘书长、永龄健康基金会执行长尹汇文以“大型医院院内动线标识与指标设计的用户体验研究”为主题,向与会嘉宾分享其对医院指标系统设计规划的看法,并通过台湾大学医院这一案例,指出规划医院标识时需选对工具和验证方法。

医院院内动线标识与指标设计虽然不是医院的核心问题,但其影响不容小觑。可以想象,对于初诊患者来说,在其本身患病的状态下,如果医院的动线标识和指标均不能使患者快速找到对应科室,患者便会产生的焦虑、愤怒、犹豫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其后的检查。这一部分,可以在医院设计指标系统时避免。

在对医院进行设计规划时,参与方主要包括业主、建筑师及设计师。因为诸多原因,这三者无法站到同一层面上进行有效沟通,由此经常出现“鸡同鸭讲”的尴尬局面。未来医院将在融合现有医院功能的同时,结合实证医学的不断改变,通过先进的工具和有效的沟通,使得整体以“Too complex to talk,Too complex to design”的形式呈现。

未来医院是SMART医院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医院将以更智慧的形式展现,可用“SMART”概括,即Service(使用体验)、Management(精实流程)、Architecture(节能疗愈)、Research(实证病安)、Technology(科技)。其中,Service和Management是未来医院的两大支柱。

未来医院的SMART模式

在对医院进行指标系统规划设计时,需以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为中心,依照要求规划流程,不断导入新科技,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验证,确保建筑师、设计师和业主之间“鸡同鸭讲”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另外,在依照流程规划的空间里,需要看到看不到的空间,预先洞察未来的需求及变化。虽然目前人们可以通过GPS系统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径、辨认行走方向是否正确。但考虑到患者的情绪及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正确诊断,医院动线标识和指标设计更需明确、一目了然,并且指示符码直观、易于辨认。

人们寻路的基本流程

因此,未来医院在规划设计院内动线标识和指标时,需具备以下三点设计思维:

1、以使用者为中心,了解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2、依照流程规划空间,在充分了解使用者在医院时经常依循的流程后,依照流程合理规划大门、地图、指标系统、挂号、看诊、检验、取药等空间;

3、导入新科技。不同人群,寻路策略有所不同,如无自主行动能力的患者无法自行寻路,需求助医护人员或家属,则为求助型;而健康者,则通过主动辨别标识、询问找到目的所在地,属自动型。为了更好的方便使用者,提升他的寻路能力,未来医院需要在规划设计指标系统时引入新科技。

一般情况下,人们通过地图、询问等方式获取到达目的地的路径。在对医院的动线标识和指标进行规划设计前,我们可以先进行抽样实证,并对实证数据进行评估,由此形成建立未来寻路系统的考量依据。

当前,BIM建筑资讯模型已非常成熟。在未来,BIM建筑资讯模型将在医院院内指标系统的模拟上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寻路和设计。在对台湾大学医院院内动线标识和指标重新规划设计前,项目团队结合实证情况,通过BIM的VR工具进行模拟并规划设计指标系统。这一套系统在实行一段时间后,项目团队对该系统进行评估,并通过这些1.0版本的使用情况升级2.0版本。通过BIM建筑资讯系统所获取的数据将成为后期新项目的经验依据。

为了验证在台湾大学医院规划的院内动线标识和指标设计是否具备有效性,项目组引入美国Hablamos Juntos符码,通过实证方法学将其发展成跨文化医疗符码。

跨文化的医疗符码

如上图,右边为演化而来的台湾本土化跨文化医疗符码。经抽样验证,如果70%的使用者对以上符码的认知不存在困难,则该套符码即可被使用。不同地域的使用者对这套符码的认知程度不同,如出现易于被误会的符码,则需重新设计。

X lab ArchViz 虚拟实境体验平台+寻路符码研究

X lab ArchViz 虚拟实境体验平台+寻路符码研究场景展示

上图为虚拟实境体验平台和寻路符码研究场景展示图,在不到10平方米的场地上,通过6台投影机将BIM系统通过游戏引擎模拟出实境,将符码的设计、颜色、形状、大小等一一展示出来,将其变成一个共创共享的工具置于平台上。在台湾大学医院项目中,项目组通过抽取12名年纪在22-60岁之间的成年人(男女比例1:1,职业分别为大学生、设计师、护理人员、劳工及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等),通过对在癌症医院ArchViz的两条主要走道和两条次要走道上的各种符码标识进行测试验证,结合测验结果不断调整设计符码,以求达到最佳标识效果。

案例-医院符码

WeBIM实验刺激符码视角设计有多种尺寸,包括小符码、中符码、大符码、特大符码。经过测试,项目组发现:

1、尺寸在3.5度-4.3度之间的大符码最适合当寻路符码;

2、更多测试者在对比无黑框的符码时更偏向于选择有黑框的符码;

3、妇科符码可用无框,但若会因为视线角度造成从侧面观看的角度,则不宜使用无框设计;

4、在特大符码中使用人体器官符码,需考虑使用者就医时的恐惧心理;

5、设计师的意见一般与普通使用者不同;

6、符码的研究,有利于帮助外国友人在中国医院的寻路行为。

不同尺寸的符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