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91年开始从事大学的基本建设管理工作,2006 年从事医院的基本建设管理工作,20多年的时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朱亚东将积累了近30年的基本建设的经验向《医养环境设计》杂志(下称 HCD)和盘托出。

朱亚东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科学的建设规划

HCD: 您认为医院建筑和学校建筑的差别大吗?

朱亚东:医院建筑和学校建筑都是城市的重要公共建筑,医院建筑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相比而言,医院建设更复杂、更专业,它有前期策划、方案征集、医疗工艺流程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特殊医疗科室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建筑竣工验收、特殊医疗科室竣工验收、运行管理。

HCD:您从事医院建设管理工作10年,又是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建筑与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您认为现代医院建设前期策划的重点在哪里?

朱亚东:要建设一个好的医院,首先要有个科学的建设规划,即医院基本建设总体规划。新建医院的总体规划要根据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对医院的发展规模和医疗定位来确定医院建设规划,老医院的总体规划是在医院现状情况下进行扩建和改建的规划。

新建医院用地一定要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改扩建医院首先要分析医院现状中的各种条件,制定出近期和远期总体规划方案 ,先盖什么后盖什么,先拆什么后拆什么都要计划好,整个方案要因地制宜,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 , 不能影响医院正常医疗秩序。重点要与国内其他同类医院可行性数据进行比较,与现代化医院建设标准进行比较,看哪一类的建筑少,少多少,再拿出自己的具体建设指标和建设标准。

其次是要把医院领导的设想落实到设计任务书中去。医院设计是要公开招标的,招标时医院要给投标的规划设计院下达方案设计任务书,因而设计任务书就显得特别重要。医院建设者对新建筑要有明确的想法,初步绘制出美好的蓝图,然后才着手编制方案设计任务书。方案设计任务书是医院总体规划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性文件,是反映医院领导设计理念和具体意图的关键性文本。编制好设计任务书,对整个项目完成至关重要,要由医院领导、医护人员和基建部门组成工作小组,共同研究和编制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既要考虑到总体布局、建设规模、单体形态、平面关系、交通流线、功能需求,还要具体分析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综合性医院有300多种功能需求,设计任务书中都要明确表达医院的意图,提出具体的要求,为设计者进行方案设计、深化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HCD:医院在整体城市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该不该是地标建筑?

朱亚东:我们认为,医院建筑是城市的重要公共建筑,是政府的民心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现代医院建筑已不是单纯看病的地方,而是一个综合性人文关怀的场所。医院建筑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也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它的美学功能应该是满足医疗使用功能基础之上进行升华。

医院建筑要综合考虑医院周边环境,合理设计医院内的各种交通流线和医疗流线,建筑单体和建筑组团、建筑形体和建筑风格是根据功能需求确定的,我们不主张刻意地将医院建筑作为该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来打造。

广受关注的医技建筑

HCD:医技建筑在整个医院建筑中的定位?

朱亚东:以医技建筑为中心的医院建筑群设计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医技建筑面积占医院总面积27%,医技科室的仪器设备是医院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医技科室包括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物理诊断科、核医学科、理疗科、手术室、供应室、营养治疗科、血库、医疗器械管理科等等。

医技科室建设理念是:服务临床,面向全院。医技部主要是为各临床医疗科提供诊疗依据或配合治疗,间接或直接为门诊、急诊和住院病人提供技术服务,因而在总体布局上要放在中心位置,缩短与各临床科室的路径,使患者和医护人员能以最短的距离到达需要去的地方。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几年就更新一代,因而我们在设计建设医技建筑时要考虑能随意变化组合的建筑空间,在强电、弱电和信息点的配置上也要留有足够的余地。

HCD:如何做好医院的医疗工艺流程设计?

朱亚东:要做好医院医疗工艺流程设计,首先要有医疗工艺流程规划,为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并满足三个重要设计环节与之相对应的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医疗工艺设计基本上分为三个层级:一级是指医院功能系统规划阶段所进行的流程与布局设计;二级是指医院内部科室以及科室间的流程与布局设计;三级是指医疗功能房间内部操作流程与布局设计。

许多医院在新建或扩建医院的过程中,不太重视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甚至是边设计、边施工、边拆改的“三边工程”,由于改动随意,缺乏整体考虑,在医院建成之后,使科室医疗功能和医疗流程不合理,有的不能通过卫生主管部门的验收。

医疗工艺设计贯穿整个医院建设全过程,从整体规划到单体建筑、从室内装修到家具配置,从水电气暖到标牌标识,都离不开医疗工艺设计。一个好的医疗工艺流程设计使医院的医疗动线合理,医疗流程规范,医疗空间舒适,医疗感控达标。

永无止境的质量追求

HCD:怎样做好现代医院建筑使用后的基本评价?

朱亚东:现代医院建筑使用后的基本评价是我们医院建设管理者在新建筑投入使用后,总结建设项目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遗憾,对几年辛辛苦苦的建设成果做出科学的评判。现代医院建筑使用后的基本评价是基建管理人员工作的自我完善,其基本标准主要是当前医院建设基本规范和主管部门对二、三级医院评审的具体检查条款。

医院建筑使用后的基本评价主要从五个方面评价:一是对整体建筑评价,二是对门急诊、医技、病房等功能用房评价,三是对医疗工艺流程评价,四是对建筑质量评价,五是对建筑造价评价。

HCD:您能否展开具体讲讲?

朱亚东:对整体建筑评价是看建筑设计,一是要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现代医院建筑形态是追求形象与内涵的统一;二是要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医院建筑设计首先要分析人流、物流、车流的基本数量和流向,从整体到局部都做到洁、污分流,线路流畅不交叉,能有效地控制院内交叉感染。

医院建筑群要考虑总体环境的打造,道路、绿化、停车、自然景点、人文景点等都要统筹考虑,形成整体效果,医院建设者对建筑质量的追求是永恒的,是永无止境的。

我国目前建筑质量评价标准是项目验收和申报项目奖项。项目验收的标准是合格和不合格,建筑项目奖项有:“鲁班奖”和全国优质工程奖;省级优质工程奖;市级优质工程奖。

对门、急诊部建筑使用后基本评价是以一个急诊患者进入医院的行走轨迹来考量。

对门、急诊部建筑使用后基本评价是以一个急诊患者进入医院的行走轨迹来考量。

医技建筑使用后基本评价主要看外部流程和内部流程,外部流程主要看是否为患者创造最为清晰简短的诊查路线。内部流程主要看人流物流的组织路线是否合理,医护人员能否快速到达自己的工作岗位。医技建筑是通向门急诊部和住院部的桥梁,传统的医院建筑规划和设计对医技重视不够,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医院建设者所重视。

对住院部建筑用后基本评价主要对住院大楼及护理单元的建筑空间、医疗流程、功能用房、医院文化的评价。一是功能安排合理,追求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护人员为主体的理念,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宁静的就医环境,给医护人员带来快捷便利的工作条件。二是流线设计明确,住院病人能很快地达到自己要入住的病区。三是造型与空间处理能打破医院常见的单调感与压抑感,以人的活动空间尺度来设计人性化的空间。

对建筑造价的基本评价比较复杂,有地区差别、时间差别、建筑档次差别。但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建筑档次的条件下,通过科学计划管理,规范变更程序和严格工程审计,最终的工程造价是有差别的,有的差别还是较大的。目前对医疗建筑造价的基本评价内容:一是对总体概算控制,二是平均每平方米投资额控制,三是前期费用控制,四是主体部分费用控制、五是医用工程费用控制、六是开办费控制,七是不可预见费控制。

HCD:把医院建筑打造成为精品工程是医院建设管理者的追求,您认为医院建设管理者应该怎么做?

朱亚东:要把医院建筑打造成为精品工程,就是要在医院筹集阶段确立一个目标,即工程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视施工过程管理的三大目标:结构安全、装饰美观、使用舒适,最终实现经济技术指标领先,布局合理优于设计要求,使用功能完善,节能环保,社会效益显著。建筑是一门艺术,建筑施工管理过程就是艺术创作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精品工程的重点在细部,通过细部看局部,局部累加是全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一如既往,严格工程管理,精心组织施工,争取创造出更好的医疗建筑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