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l & Partner是一家总部在德国慕尼黑的国际建筑事务所,分公司位于德国柏林、瑞士苏黎世及中国北京,公司致力于医疗健康建筑、科研教学建筑和养老疗养建筑,同时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商业办公类建筑设计。公司宗旨是为业主营造具有高品质工作和生活空间的现代建筑,在建筑空间中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将来在建筑中健康生活与工作使用者的行动和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设计。事务所目前拥有约130位建筑师,在医学院项目规划,综合医院工程项目和教学研究工程项目领域处于德国绝对领先地位。
2017年3月25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苏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导,筑医台、独墅联盟主办的“大型医院交通动线设计与智能装备应用高峰论坛”在苏州顺利召开。
德国Nicki&Partner建筑事务所CEO Hieronimus Nickl先生以“医院如城”为主题,为与会代表讲述了如何从城市规划当中汲取灵感来打造医院环境。
目前医院越来越像一个工厂,医院的诊室相当于工厂内部车间,医生遵守舆论的教条以及功能规范对待病人。如此以往,未来的医院会发展成何面貌?一条流水线、一系列的车间,机器人把病人放在流水线上,经过医生诊断治愈的,向左出院;失败的,有一个小盒子,就放进去。
如若世界变成这样将是非常可怕的,医生面对的不是一件件标准的产品,而是一个个鲜活独立的个体,医院里有亲人、家人、员工、病人,大家在这里聚散离合,需被照顾、被治愈。除了诊疗,建立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是一大难题,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并把交谈的数据记录下来,用数据做诊断、分析、评估,形成以患者日常生活习惯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这是“精准医疗”的概念。但是如何触发这个对话机制,把病人当做一个移动的标本,让病人变成一个对话者,和他的主治医生一同讨论最佳治疗方案,是我们的使命。建筑又如何促进这个机制的形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的生活和工作》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看到这个走廊,医生排队等着你进来,走廊的设计原则不符合一个开放的社会。但其实走廊的设计原则也不符合沟通的需求,只有沟通才能产生火花,只有沟通才能产生创意。把医院打造成一个适合沟通、对话的场所,抵制一些黑暗的过道,需要层次鲜明的内部结构,明亮、开放的公共区域,小而私密的诊断区域,一些安静的工作间。但通用的准则有一条,这些地方都是促进和鼓励大家交谈、交流的地方,包括私密的话题、公开的话题和一些和工作有关的话题。
下图是位于圣彼得堡的一家医学城建设。这是即将建设的一座医学城,一座真正的城市,可容纳接近一万名人员,包括患者、医生、员工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这座医学城是圣彼得堡政府和“洛斯卫生部”(音)共同打造的,旨在将圣彼得堡建设成一个涵盖世界级的医学研究和教学且具有世界一流医疗水平的城市。这个建筑工程采用了网格式的构造,占地47.7万平方米,包含32个手术间、1640张病床、2000名工作人员和5个科研中心。
建一座医学城,最重要的一点是选址,处于圣彼得堡市的腹地原先是一家医疗研究的学校,处在古城范围当中,整个地面对于未来没有任何的规划,因此不适合做一个现代化的、面向未来的医疗机构。而在古城的外围交通便利,适宜建造医学城。
下图是Gorskaya,距离市中心只有一站之遥,坐火车20分钟就能抵达圣彼得堡市中心,附近有一个军用机场,数条公路可接入圣彼得堡的外环路。圣彼得堡的整个城市规划在18世纪就已经被奠定好了,基于网格式的建筑,好比中国北京,这片区域也采用了网格式的布局。
整个建筑群采用网格式风格,在建筑中反映出圣彼得堡的特色元素,同时将周围区域的水景融入到设计中。网格元素无处不在,不光水平的设计,还有建筑的垂直结构,总体规划中的基本元素,不同的区域被设计出来,包括科研区、临床区、生活区等。
功能区被镶嵌在主干道的两侧,包括街道、露天广场、建筑群,连续的绿色植物、公园层层向外延展,直至周边天然的桦木林,打造成一个绿色、人们喜欢居住的空间,给每一名患者、每一名居住在其中的人带来独一无二的体验,而中间的水景不仅成为得天独厚的设计元素,也维持了周围的生态平衡。
城市的广场、街道才是城市的地标性的事物。临床区主入口有一个碑,是整个区域划分的核心,通过横向的主干道也被划分成若干个小的广场,区分医疗区和下面两块,正中心四块排在一起的小广场把研究区、生活区给分隔开来。
公共空间的设计质量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公共区域的设计必须最终符合病患以及医护工作人员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轻松、可休息会谈的场所。绿色区间进行扩展,便可进一步优化整个公共空间的质量,舒适的绿色为医患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奠定了基础,因此采用大面积绿色植物区域的设计将会持续下去。
在这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医学城里一定要把物流系统打造得低调、奢华、有内涵。橙色区域是物流中心,货车将所有物资送到橙色物流中心,蓝色是物流动线,自动化的物流系统是藏在地下的。
未来多功能中心将最大限度的提供急救和外科创伤治愈的功能,未来还将为军队提供服务,并且有能力应对一些突发疾病这样的事件。
下图是整个医院内部人流的动线,不同类型的人流动线隔离出来,绿色是主干道,红色是急救通道,紫色是住院病人行走的通道,黄色是门诊病人,蓝色是访客和其他人员。
下图是位于汉堡的一个医院,EPPENDORF是一个典型的建设在公园里、成型于19世纪的账篷式的区域。但是在2004年医院已经看不出任何19世纪的布局,只有一堆残破不堪的零散建筑。
采用主干道为核心将整个大空间划分成很多细分的小空间,采取模块化的分布。整个建筑像链条一样,一个个互锁,套在一起,其中绿色的庭院,将整个建筑系统融合在一起。主干道里有医院的大堂、咖啡馆、商店以及建筑顶面的空中花园。建筑设计中医院的功能性以及建在公园里的医院这一概念保持完美的平衡,灵动的理念还有清晰的规划,配合酒店式的病房给人以开阔、放松的感觉。
下图把人流进行清晰的分割,深绿色的部分是住院区,住院病人和访客通道。浅绿色是门诊病人的通道,这样就形成了闭环,使得住院部和门诊部严格的分开。
设计是为了让医院建筑更完美的融入到城市环境当中,正面的结构上面把二楼的主干道取消,只保留一楼的主干道,配合建筑的阶梯式结构,从空中俯视的时候便可在空中看到一个接近十字的形状,既保留了医学元素,又在融入城市过程当中显得非常的融洽。
下图是深圳第二儿童医院,这是一个简单的垂直动线设计,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功能区域,配合多部升降梯进行人流、物流的分割。在平层的平面建筑图中,主干道分割清晰,给人等级感。医院设计没有最好的设计,只有最合适的设计,动线设计为医院做了分割,绿色部分是住院病人,蓝色部分是门诊病人,红色是急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