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20年间,尽管一座座超大规模的医疗综合体拔地而起,但是由于对医院建筑的整体认识不足,从建设的前期策划、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到设备采购的各环节不能形成整体联动,往往是一边建设一边调整,不停地在走“冤枉路”,也留下了很多遗憾与反思。并且由于医院建设团队大多由本院的基建科或政府代建机构组成,在项目结束后,管理团队又会回归到原有的岗位,无法将曾经的经验和反思应用到下一个项目,使医院建设的错误重复上演。本期,仅就医院建筑的设计内容和环节展开探讨,期望能引起建设方对于设计工作的重视。
设计内容需精细划分
总体规划方案设计主要考虑医院同周边城市建筑的关系,以清晰院区与城市的边界,确定与城市道路衔接的位置,并将门诊、急诊、医技、住院、行政、后勤、院内生活区等七大功能模块合理分布,以满足院区内部交通流线的需求,并确定建筑风格和各项建设用地指标。
建筑设计应基于总体的规划布局,进行造型以及内部空间设计,以满足功能使用的需求。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筑设计应符合消防、人防工程、建筑结构、桩基工程、基坑支护、幕墙、机电、排水、暖通等设计规范要求。
医疗工艺设计是医院建筑独有的设计内容,也是最容易被业主忽视部分。它决定了医院各功能单元的分布关系和组织流程,贯穿了建设的全过程,是一个医院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医疗工艺流程可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流程是整个院区的布置,包含了建筑出入口设置、洁污物的动线关系等;二级流程需要考虑建筑物内部的功能布局,将关系紧密的科室整合排布,反之垂直设置;三级流程是指科室内部的设计,例如为提高手术室洁净度的“三通道设计”;四级流程则是指科室内部房间的细节设计,例如诊室内部的检查床、座椅、洗手盆、强弱电点位的布置等。
室内环境和室外景观设计为医生和患者营造了温馨健康的疗养氛围。通过对室内空间、色彩、材质以及灯光的运用,给予医生和患者不同的心理体验;采用疗养花园、中庭天井等不同的设计手法,带来更多户外的吸引和放松情绪的机会。而一体化的标识设计,又将室内外紧密结合。
特殊设计是医院建筑使用功能特殊性的表达,主要包括洁净工程设计、实验室设计、辐射防护设计、医用气体设计、中央纯水设计、智能弱电设计、物流传输系统设计、污水处理系统设计等内容。
设计阶段应提前把控
前期规划阶段主要进行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和医疗工艺设计,以确定院区选址、总体布局、重点科室设置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并完成医疗工艺一级流程设计,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的编制提供依据。
方案设计阶段以建筑方案和医疗工艺设计为主,设计建筑造型、空间体量,绘制建筑内部的功能关系和交通流线,完成医疗工艺二级流程设计。
初步设计阶段确定各功能单元的需求,完成医疗工艺三级流程设计。结构专业完成总体计算,机电、暖通、给排水专业完成系统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各专业设计人员应完成详细的施工图设计和医疗工艺四级流程,为工程预算和实际施工提供确切的依据。并且医用气体、物流传输系统、中央纯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应同步完成。
基础施工阶段将完成室内外环境景观的方案设计,实验室和洁净区的深化设计,幕墙的施工图设计。
主体施工阶段各专业应随着实际工程建设需求,及时变更调整。此阶段应完成室内外环境景观、实验室、洁净区、市政配套、辐射防护的施工图设计。
80% 的工程造价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
研究表明,80%的工程造价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而项目造价受现场影响的部分仅为6%~8%。但在现实中,设计却没有被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时候设计师因为时间紧张而无法进行仔细推敲和论证,因此在医院建设过程中,建设方应提前规划建筑设想,合理调整设计进度,认真协调各工种衔接,以求将实际需求和空间效果做到更好的结合。
医养环境设计杂志编辑:刘斌
------------------------------------
CHCC2017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将于5月20日——23日在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涵盖超过60场专业论坛,聚合全行业资源,广泛覆盖医建领域全产业链,涵盖战略发展、体制转型、新兴投资、前沿设计、基建管理、运营提升、专项工程、医技空间、学科空间、跨界融合、医院专场等11大版块,邀请350位行业顶级专家带来最新深度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