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由筑医台、《医养环境设计》杂志、中国国际地面材料及铺装技术展览会组委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医院功能流程优化与空间设计创新高峰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

会上,北京八作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运营总监王淼以西藏自治区妇儿医院为例,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其在西藏自治区妇儿医院的设计理念、建筑布局、材料运用及场所规划。

乙方需融合甲方与社会需求

医院不同于住宅,投入资金巨大,对社会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所以,一个医院项目的参与方主要包含了甲方、乙方及社会,三个层面的关注点及需求均有不同。甲方更为注重工艺流程,乙方看重空间设计,社会层面则更为注重医院能否满足大众需求。在目前阶段,因多种原因,大众需求未能得到甲方的切实回应与落实。作为乙方的设计公司,需要在不断完善自身业务实力、优化医院项目设计流程的同时,能在设计中不断融合大众需求,设计出既符合甲方、也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医院。

结合地域特性,设计独具风格的医院项目

西藏号称世界屋脊,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地域辽阔,宗教底蕴浓郁,气候变化多端。因地域、经济等原因,西藏的医疗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医疗机构床位千人指标平均指数为4.55,而西藏区域的平均指数为3.79,医疗水平滞后,落后于全国其他省份。在西藏自治区妇儿医院建设落地之前,西藏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省级儿童医院的省份。

结合西藏哈达所蕴含的“安康、祝福”的内涵,将西藏自治区妇儿医院项目取名“舞动的哈达”,并围绕该理念在设计外观上尽显哈达流动姿态。西藏自治区妇儿医院位于拉萨市柳梧新区,包含了儿童医院及妇幼保健院两部分,用地面积40000平方米(60亩),总建筑面积为88560平方米。儿童医院设有500张床位、妇幼保健院设有150张床位,综合日门诊量达到2000人次。

西藏自治区妇儿医院俯瞰图

进行全方位调研,兼顾多方需求

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西藏的医疗水平,西藏自治区妇儿医院在医院定位、建筑布局、工艺流程、环境构建及材料选择等方面,都需考虑到以上因素。乙方只有在全方面调研的基础上,兼顾多方需求,才能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医院。

(1)有分有合,最大化利用空间

西藏自治区妇儿医院包含了儿童医院及妇幼保健院两个子项目,这种模式在国内较为少见。从人群属性来分析,儿童环境相对吵闹、而产妇则对安静的环境有强烈要求。接受手术时,不管是儿童还是大人均呈现安静状态,而检验科医护人员只需拿取样本即可。基于以上考虑,采用“有分有合”的设计理念,将儿童单元和产妇单元完全分离,但手术室则设在两个单元楼之间实现共用,即儿童及产妇共用的医技单元主要有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及病理科。

儿童单元共有12层,产妇单元为5层,分别位于整个项目的两边,中间建筑是综合医技和儿童门诊科室。为最大化的实现分流,综合医技被集中安排在3楼,儿童门诊科室则集中为1-2楼,在分流的同时还在患者心中形成了两个医院的印象。

由于西藏医疗人才匮乏,为解决其他地区援藏时的住宿问题,在医院楼层上规划设计出了酒店式公寓。同时,通过外观设计、扶梯布置、空间梳理等元素处理,促使整体项目呈现出活跃的氛围,从视觉上影响患者心理感受,便于患者康复。

医院建筑分布图:绿色-妇幼保健院,咖啡色-儿童医院,蓝色-综合医技和儿童门诊

(2)海拔3700米,保障医疗环境安全更重要

西藏自治区妇儿医院位于海拔3700米的拉萨,这一海拔环境高寒、缺氧,还容易让人感到疲劳,严重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劳动效率及成果。同时,西藏又是我国仅次于台湾省的地震多发省份,这些都对医疗环境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针对以上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以保证医疗办公环境,避免因疲劳造成医疗事件:1、将医院的护理单元设置成只有30床的小护理单元模式;2、规划富氧手术室;3、将走廊应急区加宽至3米。

以上模式虽不经济,但基于高海拔原因,医护人员工作强度不宜太大,特别是对负责儿童患者的护士来说,小护理单元模式有利于减轻工作量,从而提高医院的安全等级。富氧手术室安装了8到10个离散式供氧喷头,通过供氧增加手术室氧气从而提高舒适度,保障手术安全。一般规范的医院走廊宽度为2.7米,西藏自治区妇儿医院的应急走廊加宽至3米,并预留了设备带,以备发生公共伤害事件时床位需求临时增加的情况。

30床小护理单元模式展示图

医院富氧手术室效果

(3)统筹紧密相关科室,确保核心层流线顺畅

手术部是很多医院的一级科室,西藏自治区儿童医院的手术部是整个项目的核心部分,位于第三层,与其紧密相关的ICU、NICU、产房及远程会诊中心则分布其周围,与手术部形成核心层,可直达电梯,同时人员流动较少,充分确保了核心层的交通流线顺畅,缩短抢救移动时间,加强生命安全系数保障。


医院核心层规划展示

(4)设计不同主题,满足儿童及产妇特殊需求

儿童医院是整个西藏自治区妇儿医院的主体之一,基于儿童记忆发育及爱好特点,从楼层装饰、主题设计等方面入手,精选卡通代表形象,为儿童患者打造了一个极具特色就医环境。儿童医院的门诊及医技科室共有三层,第一层以海洋为主题、第二层以森林为主题、第三层以天空为主题,并选取了极具代表的、涵盖了动、植物的卡通形象,帮助儿童进行自我位置的定位,这既遵从儿童记忆发育的规律,也营造了活跃的就医环境。除了主题设计以外,还将12生肖融合到住院部中,每个生肖代表了不同的楼层主题,每一楼层的主要颜色也不一样,这也便于儿童对自我位置的定位。

在妇幼保健院中,通过选取西藏不同花卉,规划了不同楼层的主题,在营造舒适的就医氛围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他们放松心情。 

(5)选取合适材料,打造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从常用材料上来说,穿孔吸声板并非医院运用得最多的材料。基于儿童多哭闹的原因,专门在医院公共部分采用了穿孔吸声板,最大限度降低儿童哭闹产生的噪音。

在整体外观部分,运用大量木材,一方面在于木材让人更易产生亲近感,另一方面则是木材较为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磕碰受伤的情况。

(6)合理规划空间,全方位布局医院功能场所

对于医院来说,特别是妇儿医院,对场所指示的要求会更高,比如母婴卫生间、公共卫生间等标识要清晰明确,便于患者识别并找到。

在细节处理上,极为强调以人为本。以病房为例,在设计规划时,充分考虑到了设备开关、照明采光等细节。格栏灯是医院常见的照明工具,便于医护人员工作,但光线直射则不利于患者休息,结合医护工作及患者休息的需求,采用反射灯和整体LED灯,在非医护工作时间段时关闭整体LED灯,既不影响患者休息,还可以节能。病房窗户以竖向为主,便于采光,也能让患者透过窗户看到室内景色,产生接近大自然之感,便于调整心情。同时在窗户上安装穿风板,减弱室外强烈光线,设置隐藏式座椅,节省空间。

另外,还规划了屋顶休息区、庭院、嬉戏区及下沉庭院等场所,满足患者及医护人员休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