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德达医院从整个建筑布局、环境设施到诊疗服务均为患者及其家属营造一个极具舒适感、亲和感,且能最大限度满足治愈环境要求的场所。同时兼顾长期在院工作的医护人员的需求,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全方位实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有机的建筑布局

鉴于医院自身的特定性质、规模、建设标准及用地特征,本项目运用单体组合的设计手法,通过一条东西向的轴线把多个功能的建筑单体联系起来。随着这条轴线由东向西延伸,从室外停车场、行政楼等辅助性功能建筑,向医院主体建筑过渡,与此同时整个建筑群体的高度逐步上升,建筑单体间的关联性也逐步紧密,强化了中轴线的视觉感受,从而构筑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

项目主体建筑在主轴线方向形成一个前景广场。主体建筑安排在基地内的安静区域,以医技为核心,在中心庭院周围布置门诊、急诊、住院部。中心庭院的绿化景观使医院的内部环境与周边环境完美结合。行政楼布置在基地的东侧,靠近主出入口,避免了不同人流的交叉。几组建筑自然围合成一个开阔的入口空间,入口两侧绿化环绕,打造花园景观式入口空间。

温馨的空间营造

建筑内各个空间的大小、形状、尺寸以符合医疗流线的导向性需求为标准,比例合理、尺度宜人,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和舒适性的特点。主体建筑入口大厅被设计成充满艺术感的立体化的空间,通过落地玻璃可直接观赏到中心庭院景色。入口大厅两侧的横向回廊缩短了门诊、急诊、医技间的流线,便于医疗资源共享。

回廊空间局部放大,形成等候、休憩的场所,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识别性,使患者能在功能复杂的综合楼内迅速找到目标科室,完成医疗活动。中心庭院四周的回廊空间采用大面积透明玻璃,在保证采光的同时,也增强了与外部环境的融合,从而减轻患者就医压力,改善室内就医环境。

建筑在各楼层均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了各类休闲空间,如鲜花礼品店、餐厅、服务中心及家属休息室。特别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休息室、图书室、健身房和瑜伽房。这些空间既舒适又具有私密性,可以使患者和医护人员从紧张的氛围中解脱出来,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生态的景观体系

景观体系从立体空间上可划分为下沉式景观广场、地面景观庭院和屋顶花园三个层面。

下沉式景观广场位于行政楼北侧,通过一座“桥”将行政楼主入口与院区前景广场相连,使人们在行走时能够体会到不同层次的景观变换,增强了入口处空间的趣味性。同时,下沉式景观广场还有效地解决了地下空间的通风与采光,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视野,是一处安静、安全、具有较强归属感的场所。

地面景观庭院位于主楼中央,在整个基地东西轴线上的中心区域,并且处于建筑围绕的核心。在交通组织上,景观庭院边缘的回廊在医院中起到了串联各种医疗服务功能的作用,景观庭院还为其周边的建筑引入了自然通风和采光。主楼中心庭院设计为由斜面玻璃幕墙围合的四棱锥形,由于采用了这一更具视觉效果的建筑形式,增强了其在整个医院建筑群的核心地位,从而彰显了医院独特的个性。中心庭院的景观设计通过天然的石材堆放和规则的绿化布置对比,形成了极富禅意的意境,可帮助患者的心情恢复平静,从而更专注于治疗和康复。

屋顶花园大大丰富了德达医院的绿化景观,现有的多个屋顶花园分布在医院建筑的各个屋顶和平台,可供四、五层住院患者使用,置身院区,从不同的视角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观。屋顶花园使医院的外部环境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提升医疗环境及城市形象,且具有绿地的生态功能。

精致的立面造型

上海德达医院的立面造型设计符合医院建筑的功能特点——简洁、明快、大方、美观。摒弃烦冗的建筑符号,通过纯粹的几何形体穿插,石材、铝板、玻璃材质脉络的延续,强化了群体建筑的整体性。建筑形式与医院功能有机结合,方正的平面布局符合各种功能的使用要求,建筑造型在方正中又有适度变化,达到简洁而不失变化、大方而不失温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