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城市建筑》2015年第7期

作者:张海燕,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浦东新院规划用地面积4.05 h㎡ ,建成总建筑面积71245㎡ ,床位数为500床,另设婴儿床250床。

项目名称: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浦东新院

业 主: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建设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南路500号

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用地面积:4.05 h㎡

建筑面积:71 245㎡

床 位 数:500床,另设婴儿床250床

手术室数量:16

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

建筑层数:地上12层,地下1层

设计总负责:邱茂新

建筑专业:邱茂新,张海燕

结构专业:钟才敏

设备专业:王晔,肖俊海,陈加帆,谈荔辰

施工单位: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09年3月

建成时间:2013年8月

图纸版权: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摄 影:邵峰

图1 住院楼周围环境安静、景观良好

使用人群分析

妇婴保健院是使用人群相对特殊的一类专科医院。为来院和在院人群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良好的使用环境,是设计的主旨。

妇婴保健院的使用人群包括 : 患者、体检者、家属(陪诊家属、探视家属)等就诊人群,医生、护士、护工、管理人员等医护工作者,维修技工等服务人员,参观交流者、设备商、医药商等其他外来人员。

其中,将患者进一步细化为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孕妇和体检者属于健康人群,其就诊流线应尽可能简化,避免与疾病人群产生交叉感染。

功能分区

迁建工程选址于一块不规则的用地。地铁7号线由东北向西南斜贯基地,将不规则的用地分为两块。门诊医技区位于用地东南侧,包括各科门诊、治疗、检查模块;住院区位于用地西北侧,充分利用环境安静和景观良好的优势;行政区位于用地西南侧,包括办公、会议、教学等模块;保障区设于地下一层,包括营养食堂、职工食堂、车库及锅炉房、水泵房等设备用房。

图2 护理单元内的护士站

图3 具有良好通风和自然采光的病房 

图4  住院楼四至六层平面

图5 住院楼二层平面

图6  住院楼一层平面

流线及交通组织

医疗流线的设计一方面要求安全、稳定,对内与外、人与物、洁与污等不同流线进行合理分流,另一方面要满足患者心理需求,结合流线创造空间环境,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

院区机动车出入口主要设置在高科西路和沪南公路上,在出入口附近设有地面停车场和地下车库出入口,有效进行了人车分流。考虑到孕产妇行动不便,在门诊入口广场附近设置停车港湾和候车空间,为临时上下客车流提供方便。急救入口设于东侧沪南公路上,救护车可以便捷通达急诊区。

南丁格尔曾说过,“自然能够治病,我们必须借助自然的力量”。我们在设计中利用建筑退让地铁7号线,自然形成由门诊医技楼、住院楼和教学行政楼围合的中心绿化广场,结合下沉式庭院,构建多层次的绿化系统,为住院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室外环境。

模块化的医疗功能组织

设计针对医疗功能采取了模块化的组织模式,利用水平方向的医疗街和垂直方向的楼电梯串联,形成高效的流程,体现出区域稳定和功能对应的特点。

区域稳定是指避免不必要的穿越干扰,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使各类人群使用空间明确,创造高效的内部医疗环境。功能对应性是指“诊—查”相对应、“诊—诊”相对应。门诊医技楼同层的门诊对应与之相关的医技检查,缩短了患者的诊疗路线;同时相关联的临床科室就近布置,方便医生会诊交流。为了方便住院患者医技检查,就近设置部分住院医技,缩短其医疗活动路线。

考虑到妇产科医院急诊的特殊性,将其设于病房楼一层东侧,车辆可快速到达,方便24 h对外服务。面对孕妇这一特殊健康人群,把产科设置在门诊一层,并把相关的医技检查也设在一层,一方面缩短了孕妇检查的路线,同时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在将医疗功能模块化设置的同时,把服务性的功能(卫生间、楼电梯、问询处、挂号收费等)均质配置,提出“25 m服务半径”的理念(医疗功能与服务功能之间的距离在25 m以内),缩短医生、患者、护工的医疗活动路线,以提升空间使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图7  门诊医技楼

图8  门诊医技楼一层平面

图9 门诊大厅

图10  门诊医技楼二层平面

图11  门诊医技楼四层平面

人性化的医疗空间

医院的空间环境设计应力求满足使用人群不同层次的需求(舒适性需求→安全性需求→私密性需求→归属性需求→领域性需求),反映在空间形态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门诊医技楼中,共享中庭4层通高,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环境宜人,交通组织合理、导向性强,附近设有导医、咨询、助残等服务性功能 ; 医疗街串联起各功能模块,创造出易于识别和便利通达的医疗环境,医疗街上设有楼电梯、分层挂号、助医咨询等功能 ; 每层设置挂号、收费窗口,既分散集中人流压力,又可按科室提高专科化服务效率 ; 采用单人诊室,医患流线分开,充分尊重女性就诊者的隐私 ; 各诊区都为二次候诊形式,一次候诊的空间宽敞、明亮,与二次候诊的走道相连,形成良好的就医秩序,候诊区设置温水饮水处,每个诊区均设医护人员休息处。

住院楼护理单元分区合理,医生、护士、患者各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或活动区域,流线分离,互不交叉 ; 病房区域安静,具有良好的通风和自然采光;结合产科患者主要为健康人群的特点,增加公共交流区域的设置;病房面向内院,拥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


图12  宽敞、明亮的候诊空间

图13  每层设置挂号、收费窗口,既分散人流压力,又提高专科化服务效率

图14  教学行政楼门厅

图15   教学行政楼

图16  教学行政楼一层平面

图17 教学行政楼二层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