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国民健康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然而,中国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且优质医疗资源严重缺乏。同时,社会自办医疗机构的发展仅占总医院数量的20%,而发达国家政府办医院占总医院数量的50%。所以,中国医疗发展的现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其实还是相差很多的。

那么,中国的旅游业又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实际近些年的旅游业已经发展得非常迅速,同时向多个角度发展,而且也向休闲转变“十三五”规划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加强旅游业发展,推动生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可见,如果将医疗和旅游两个产业进行比较,那么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领先于医疗的发展。由此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这两个不相干的领域是否可以联合发展?两个不相关的词“医疗”和“旅游”,能不能形成一个合成词“医疗旅游”呢?

现在所处的时代,其实就是一个合成词造成的冲突时代。比如人工和智能,人工是人为制造,智能是计算机来制造,这两个事情本来是相互形成悖论的,但是现在生活中处处都充斥着人工智能,同样,移动终端、电子商务、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在不停地碰撞与合成。这种创新合成有可能解决两个行的冲突,也有可能解决两个行业的瓶颈,还有可能打破各个领域的壁垒问题 。

所以,医疗旅游,这个合成词看起来也不错,但是这个想法是否真的可行呢?

医疗旅游起源于14 世纪欧洲的spa,而真正的发展是近10~20期间,原来的情况大多是发展中国家的高收入者去欧美等国家寻求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同时进行旅游活动。现在随着发展中国家医疗服务的发展和完善,呈现出反向就医趋势,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们去韩国、泰国印度等地接受医疗服务,并同时进行旅游活动。

那么医疗旅游的盈利方式和经济效益到底是怎样的呢?

首先是在医疗上的优势转换,欧美市场是以高端服务为主的,而亚洲市场是以高性价比服务为主的。亚洲的市场可以通过较短的等候时间、低廉的价格、相当的医疗水平、特色的医疗服务和当地的旅游资源,来进行这种优势互补。其次,经济效益也很明显,全球医疗旅游游客数量从2006年的2000万人次增长到2012年的4000万人次。

麦肯锡研究得出,2012年全球医疗旅游的产值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年增长速度在20%左右。而中国在2012年的医疗总支出大约为4000亿美元,这就是说2012年全球医疗旅游的产值相当于我国1/4 的年度医疗支出。当然,不可能全世界的医疗旅游都涌入中国,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其实可以解决中国医疗的很多问题。

以泰国国际康民医院为例。位于泰国曼谷的康民医院,其外表豪华,但是价格低廉。同时,它可以提供旅游服务,每年吸引190 多个国家的60 万外籍患者前往治疗,外籍患者数量高居全球第一。它的主要患者构成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休闲游客,只做一类小手术,或者全面的健康检查,不需住院; 另一类是专门做大手术的患者,他们需要提前来院,并有一段住院时间,可以借助此时间完成旅游和度假时光。该医院主要通过两个国家的价格差盈利。以心脏搭桥手术为例,在美国需要10万美元,在泰国需要1.2万美元,在中国大概需要1.1 万~1.5 万美元。

同时,康民医院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手术等候时间,提高就医便利性。在旅游服务方面,该医院可在各国专业办事处咨询及预约; 提供旅游咨询及海滩旅游套餐; 联络大使馆、提供旅游组织;帮助延长签证及保险理赔咨询。可见,医疗行业和旅游行业的相互碰撞产生了一个新的行业。

但其实医疗旅游还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医疗旅游会不会影响医疗公平。特别是在中国,医疗公平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而医疗公平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医生资源,二是利益相关者。从短期来看,这些医院的医生主要是退休返聘医生、部分全职医生、部分外籍医生。那么在短时期内,这些医院可能会对我们的公共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发展中期来看,这些医院可以引进国际医疗组织提供的医生、自身培养医生,以及与国家医疗院校合作培养医生。

所以在发展中期的时候,其对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的侵占已经较少了; 从远期来看,这些医院培养的人才和科室可以与公立医院合作,对公立医院进行补充。对于客流,因为医院功能的细分,可以让公立医院更加公立。对于医生,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国外的交流也更多。对于商户,经营渠道更多,优惠也更多。对于国家,经营收益增加使税收增多,而且医疗品牌得到推广。

中国的医疗旅游处于怎样的阶段呢?因为现在还没有出现这种就医方式,只能说高端私立医院有可能成为医疗旅游医院的雏形。以北京的某私立医院为例,这种高端、细分而且面向于国际客流的医院的发展是非常快的。近几年,其在北京地区已经设立了包括专科医院和门诊的11 家医疗机构。这家私立医院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扩大了服务板块,缩小了就医的空间,也许这是医疗机构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中国是人口大国、医疗小国,小的并不是设备、人员,更多的是体系、制度、细节关注和创新解决思路。交叉学科和合成领域不可能将原有行业的桎梏问题全部解决,还需要行业内部进行深刻的解放、更新甚至是重组和革命。建筑规划领域应该努力从附和功能转为引导功能,同时在新的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潮流中学习,并能快速反应、融入,在理念和空间上做出回应。

合成冲突时代其实也是机遇挑战时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旅游板块大多集中在欧、美、非三个大洲,医疗板块更多集中在欧洲和美洲。近几年,其实不管医疗还是旅游,都在向非洲和亚洲这两个地区倾斜。那么中国可以借助这样一个趋势,把医疗和旅游合成,将其置于整个国际化的发展当中。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碰撞的方式,将医疗的劣势和旅游的优势互补,为中国的医疗发展找到一个新的出口。

文/左妮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