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一福”)主要接收本市户籍的优待服务保障对象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的失能老人,根据老人健康程度分区域提供不同的服务。2014年底,一福与相邻的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五福”)正式整合,实现 1+1 大于 2 的改革创新一体化格局,率先迈出了公办养老机构体制改革的关键步伐。五福大楼将逐步转为收住本市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 70 周岁以上的自理老年人。

现阶段,在院老年人平均年龄 83 岁,65% 以上是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一福 2001 年通过 ISO 9001:2000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8 年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2011 年完成了企业标准体系向服务业标准体系的转化工作。作为 2012 年度的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一福于 2015 年 1 月以全国养老行业最高分 98 的优异成绩通过了试点验收,并于同年获批成为 2016 年度全国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一福推行“四个基地”建设,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提升养老行业标准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在试点建设的基础上成立了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组,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全面做好组织保障。在面向全院征求意见、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言行有规矩 工作有程序

积极推动标准化理念与一福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标准“落实在管理上,体现在服务中”,通过标准的持续改进、完善与贯彻落实,每位员工做到了言行有规矩、工作有程序、操作有要求、服务有标准,考核有依据,这种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成为展现标准化服务的“活名片”,不仅让入住的老人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也使来访者一进入机构,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福严谨细致、务实高效的标准化工作作风和“一心一意奉献老人,全心全意贡献社会”的办院宗旨。

五星级标准典范的示范效应

一福作为北京首家五星级公办养老机构,向全市 400 多家养老机构展示了五星级标准典范,星级养老机构的创建与不断完善过程,是养老机构学习标准、实施标准、依据标准集中排查解决问题的有效过程。2016 年,通过承担培训、经验交流、现场指导等方式,不断向本市乃至全行业的养老机构推广标准化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实践,为新建和正在筹建的养老机构提供规模、成本、设施设备、人员配备、服务项目等方面参考,促使北京市地方标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规范》不断丰富和完善。


管理体系

一福、五福资源整合后,为了更好的实现部门之间及岗位之间无缝衔接,确保标准内容的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对两院标准体系文件进行了整合。

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及编写人员召开专题研讨会,统一思想,明确思路,按照“无标制标、缺标补标、制标采标、低标提标”的方法,对两院标准进行整合,最大程度地做到整合、精简和适用,两院标准在人员培训、行政管理、安全保卫、专业服务等方面,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将创新的、优秀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及时纳入到标准中,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内容进行细化和完善,最后形成了完整的一套标准体系文件,体现了标准的规范化、统一化、制度化,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管理效能,老人的服务满意度始终保持在 96% 以上。


按标准实施 初显成效

一福实时关注与养老行业相关的新标准发布实施,对新标准先试先行,实施验证。如针对《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和《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照料操作规范》4 个标准,一福积极组织社会工作者、医护工作者学习标准、定期按标准进行模拟操作演练,并及时总结经验,得出验证结果,提出标准实施反馈等相关建议,并结合服务和管理工作实际,不断优化和改进院内标准,提炼标准验证经验,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标准化活动。

如应邀参加老博会标准化论坛、社会福利领域强制性标准精简评估会、国标行标编制协调会、养老服务领域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会等,积极推动养老领域的标准化建设。

一福不仅对一福、五福的标准进行整合、校验,评估实施效益,督促自身服务与管理的不断完善,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标委、民政部、标准化协会和各院校及研究机构组织的相关服务标准化活动,且对已发布实施的养老行业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先试先行,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本行业标准化的健康有力发展。

实践与研究“双推力”

一福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劳动保障学院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撰写了多篇论文,开展了多项合作项目。

目前,接收园区和相关部门正密切配合,为老人提供专业、周到的标准化服务。老人从入院之初的不愿参加院内活动或者忙于参加院外活动,慢慢变成了主动询问工作人员自己适合参加什么活动,实现了从“工作人员主动找我”到“我主动找工作人员”的正向转变。

同时,与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北京市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机构集中养老服务方式、方法及效果研究》项目,也在按计划进行,通过实时跟进、实时记录、及时总结、及时提炼的参与式观察研究,有望在年底形成研究报告及相关针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的服务标准,探索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标准规范,为全市乃至全国更多的养老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标准研制与效益“双提升”

一福制修订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养老机构图形符号与标志使用及设置规范》和《社会福利机构安全管理规范》已于2016年发布,将分别于2016年12月和2017年2月实施。

《养老机构图形符号与标志使用及设置规范》是专门为老年人制定的标志事物特征记号的标准,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在现代服务业标准化领域具有新颖性;《社会福利机构安全管理规范》针对养老机构、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的不同人群和特点,对人员、消防、环境、食品、医疗等安全管理内容进行了详细描述。从实施效果来看,两项标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对于推动市属福利机构及养老机构建设达到管理和服务效能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标准与专利“双驱动”

积极总结标准化服务经验,将“用于轮椅患者的约束服”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已获得专利局授权。此约束服主要为了方便照顾患有脑血管病后遗症或者帕金森病、活动困难、流涎等坐轮椅的老人,既可以保持使用者衣服的整洁,又可以同时分别约束使用者的胸部和腹部,稳定性高,可以有效地避免坐轮椅时由于约束不当而致使用者发生摔伤等意外。并且可根据使用者不同的性别、喜好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图案的布料,外形美观,使用者身体和心理都享有较高的舒适度。

标准化 信息化

在开展的养老服务远程医疗试点建设的项目需求分析与设计中,一福融入了“标准化 + 信息化”的前瞻性理念,发挥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双重优势,一方面与宣武医院配合,探索远程医疗、远程康复、远程急救、远程教育等业务应用,支持老年人慢性病管理、自我健康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实现数据的动态管理,探索远程医疗服务新标准,创新养医融合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使老人足不出院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治,受到老人及家属的欢迎。

“养社融合”模式

一福早在 2000 年便引入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理念,2005 年在全市同行业中率先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设置专岗,开启了“养社融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建立了社工、医生、护士、康复师相互配合的“跨专业团队合作”的社工服务模式。如:结合老人需求,新设数独、摄影和八段锦等兴趣班;创新了老人生日会形式,邀请老人亲朋好友来院与老人共庆生日,让老人倍感温馨;持续开展的预防老年痴呆系列活动,形式多样,针对性强,效果良好。

作为北京市社会工作实务实习实训基地,一福与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华女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机构合作,组织在校学生开展义工志愿者活动,将社工的专业性和义工的数量有机结合,不仅实现了为更多的老人提供更优质的专业化服务的目标,还用具体实践验证北京市地方标准《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发挥社工专业知识辐射及理念带头作用。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